汉朝的“市”是很繁荣的,“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两都赋)。到了南北朝时,又出现了作为官方集中管理“市”的补充“草市”,也就是民间自发形成的集市,草市也是有管理人员的,不过不叫市长,而叫草市尉。不过因为各市场分工的过于明确,人们买东西不得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唐朝时,草市变得非常普遍,夜市开始繁荣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和最早的汇票雏形“飞钱”,成为商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性符号。未出现夜市之前,“市”的开放时间由官府规定,是定期开放与关闭的。其中早晨开放的叫“朝市”,午后开放的叫大市,傍晚开放的叫夕市。市场的管理人员拿着鞭子守在门口管理市场秩序,进入市场的人名叫“市入”。因为市场里人多,所以古代官府在处决犯人时,同时也选择在这里进行,市场与刑场共用。有一种刑罚叫斩首“弃市”,就是将犯人的尸体在市场示众。 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达官贵人是不允许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凡在市场里进行交易的人,都是“市井小人”。达官贵人需要买东西,派丫鬟或奴仆去就行了。 宋元时期,国家在边境上的贸易,是由国家控制的,名叫榷场。榷场不允许民间自由贸易,如商人想通过榷场贸易,必须通过“官牙人”。所谓的官牙人,也就是政府指定的官方经纪人。为何要这样做呢?第一个原因是官方严格控制商品的出口与进口,如北方的战马,南方的铜铁、硫黄、焰硝、箭笥之类军用物资是不允许随便贸易的;二是官方通过榷场,可以获得较大的财政收入。除了官方直接交易获得较大的收入外,官牙人抽取商人的牙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及蒙古人打打和和,双方边境上在和平年间都通过榷场互通有无。古代街市场景 交子是北宋时期发行的一种纸质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最早的交子,是由民间发明的,原因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时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出门买东西得套一输车去,不然没法携带这么沉重的钱币。于是有聪明的商人将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印刷在楮树皮纸上作为“存款”凭证和“取款”凭证。也就是说,最早的纸币,实际上是当存折使用的。不过这个存折收取的利息是倒付的,交子铺“银行”每1000文钱要收取30文的手续费,相当于倒付的利息。 “交子存折”发展到后来,可以直接用这个交子交易商品,于是便有了货币的功能。于是国家开始介入主持交子发行,“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官交子”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发明。同时也是宋朝经济发达的标志,据数字表明南宋发行了大约相当于1600吨黄金的纸币。 宋朝虽然表面上看是一个软弱的朝代,跟辽国、西夏、金国、蒙古人打仗败多胜少,而且经常动不动就赔岁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朝是因为经济发达,才选择以金钱换和平的。宋朝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场极度繁荣,商业街开始出现,而且夜市非常兴旺,将近达到二十四小时有市场了。有一副画名叫清明上河图,就记载着宋朝的商业发达盛况。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为张择端,张择端曾在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是宋朝国家画院的人,宋徽宗是北宋亡国的主要责任人,是一个著名书画家,风流皇帝加昏庸皇帝。那个时候虽然北宋快要亡国了,但是却有着最繁荣的景象,清明上河图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商业繁荣。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献给宋徽宗的贡品,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内含587个人物、13种动物、9种植物、56匹牲畜、二十余艘船只、二十余辆车轿,图中既有商业区的店铺林立,又有买卖人的熙熙攘攘,还有运载粮米财货的漕船紧张繁忙。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人物、牲畜、动物、植物无不惟妙惟肖,北宋民众多种多样的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