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少时每拿到一本书,就地坐下,津津有味地进入新的世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实在找不到可看的书了,我常常跑到新华书店蹭书看,变成营业员阿姨偏爱的小孩;还有偶尔写完没写完的东西,虽然连自己看起来都不成型,但文字带给我的幸福和满足是如此美好重要,却又无以言表! 曾经,20岁的我就爱上了写作,可每日公文写作耗尽我的精力,不够努力的我将恋爱、婚姻、家庭作为借口;如今,年近不惑的我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离开家人两年,原以为自己会如愿以偿,可又发现拿起笔来,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唉,难道就这样任时光蹉跎吗?梦想永远只是梦想吗? 爱上写作,遇上爱写作的一群人。曾经质疑写作的意义,直到有一天听到:写作是赋予万物以灵魂,不再质疑,并会一直继续写下去。 写作的幸福感就像阅读的幸福感一样,共识就像一条小溪潺潺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流动,被理解被打动。 写作对于我的意义大概在于经历中年的危机、凡俗的庸常、质疑生命的意义、觉得此生已然虚度之后,决定拿起笔去寻找生命的诗意,向生活发起挑战。大概就是说终于又找到了一件自己愿意折腾的事。 对于还没有正式开始写作的纯文学爱好者,写作中的坎儿,就是如何迈过这道坎,真正地开始写作。比如在这次故事写作营结束时写出一篇可以发表的文章。 写作本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将脑海中的故事和构想转化为实体,听着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是多么地美妙啊。 大概就是停滞吧。我总希望自己每写一篇都会进步一点,其实这个真的不一定。写作的水准不会提高得那么快,而灵感又不是说来就来的,特别是高质量的灵感。最近就属于灵感质量一般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不算很满意。 1.半途而废——即使知道要写什么或者已经写了一半了,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致使所有想写的东西都只完成一半,剩下的一半留在了脑子里,失去了想写的动力。 2.拖延——有了想写的欲望,但是总是找借口想等做完另外一件事比如刷完一则新闻、看完一部电影、或者喝完一杯咖啡之后,再郑重的开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思绪乱——很多时候不能围绕一个主题去写,总是写着写着就分散了很多主题,尤其是不能抓住细节,感觉越写越脱离主题。 5.无处下笔——有时候有很多想法,但是不知道从何处下笔,或者即使写出来也是像流水账一样,自己读着都觉得没有深度。 有一种幸福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就是找到与自我贴合的事情。喜欢吃辣,喜欢节奏分明的歌曲,也喜欢观察身边更有色彩的人。我也渐渐明白了音符节奏、色彩颜料、分镜光影都是表达自己不同的媒介。渐渐地我注意到了文字,我喜欢文字带给我的,安静的坐在桌前,打开台灯,看着简单的字符的不同排列组合叙述的不同世界。也渐渐希望可以描绘自己想表达的事物,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起来。 先说幸福。在特殊的时刻,比如宝贝们的生日,能流畅地完美地连贯起成长历程中的难忘片断,把日常的相处和付出,变成恰到好处的文字典藏起来,是一个妈妈独享的甜蜜,也是给孩子预备的一份成长礼。 再有,历时四年博士论文完稿,写后记的那个夜晚。在浙大的北苑静寂的小屋里,早春的风透过纱窗,台灯下,电脑里敲出的每一个字都百感交集。所有的艰难苦楚,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和孩子离别两地的思念聚上心头。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不自知!学业攀登的最后一座山峰终于被我踩在了脚下。那一刻的感慨,用文字的方式得以留存,每每自我激励。还有一段幸福的骄傲值得记录,灵感突发时写了一首广告歌曲,不意获得大奖,满大街公交车都在唱我写的歌。为此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奖金。至今回想起来还有点自我陶醉呢! 再说说坎儿。最大的坎儿,想得多,行动少,思绪万千,构想连篇都在脑海浮沉。缺乏行动力。其次,生活的沉溺,俗事的牵绊。照顾孩子们是甜蜜的负担。再次,不以写作为生,动力不足。最近几年在教英语。很大精力用在研究英语学习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