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国内公募REITs放开,问题的关键还得看底层资产的质量。从目前不足3%的回报率来看,即便公募REITs放开,长租公寓的资产也难以配售。 观点指数盈利不足一直是长租公寓行业的“痛点”,截至目前处于盈利状态的长租公寓屈指可数。也就是说,长租公寓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外部融资才能勉强维持经营。但我们知道,风险资本的加持是暂时性的,到达一定的时间点后,如果没有见到实际收益,就会出现“逃离”。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的长租公寓数量超过25家。其中,备受关注的乐伽公寓在8月7日官方宣布正式停止运营,其“高收低租”的烧钱模式被人诟病。 另一方面,在私募融资收紧的环境下,有报道称,蛋壳、自如、青客公寓纷纷转向寻求上市募资的道路。美东时间10月7日,青客公寓正式递交赴美IPO文件,成为国内首家披露招股书的长租公寓企业。碰巧的是,在青客递交申请书的同时,悦如公寓称其无力维持1600套房源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压力,现阶段资金链断裂,只能出售公司予郑州比逊达美公寓管理有限公司,但后来收购事项因故中止。在融资道路上,除了寻求上市,还有一种可能存在的方式是公募REITs。据报道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9新年致辞中表示,“上交所推动公募REITs试点,加快发展住房租赁REITs”。 2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9~2020年)》发布,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募REITs。 随后的3月21日,据外媒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期召集券商和公募基金开会,鼓励机构准备上报公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项目,以期推出上交所第一批试点。 目前为止,中国内地还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公募REITs。那么,假设在政策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长租公寓领域推出公募REITs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长租公寓行业满足了哪些条件,还有哪些难点是需要突破的? 理想情况下,长租公寓本身具有“资产特定化、租金收入稳定、运营模式清晰”的特点,在政策带动下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为REITs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基础资产。 根据国际经验,基础资产应当为优质的、能够产生稳定真实、持续、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物业的毛租金收益率需达到6%以上。这对于不足3%的长租公寓行业来说,达到此条件并非易事。 因为经营成本远远高于净收入总额,为了维持稳定的现金流,长租公寓企业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租金贷”,另一种是寻求融资。如今政策严控“租金贷”,寻求融资成为长租公寓纾解资金压力最快速的方式。 由于类REITs增长速度快、利润空间高,因而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来看,作为类REITs的长租公寓产品数量约为14个。在这些发行类REITs产品的企业里,目前而言长租公寓企业A是实现了资产管理完整闭环的企业之一。 从2012年底创建资产管理品牌,到2013年中期募集收购型私募基金,再到改造提升物业资产,实现资产持有运营,最后到类REITs的成功发行并退出,长租公寓企业A建立起了自己的资产管理程式,为长租公寓筹资难的“痛点”,找到了一个新出口。一旦推出标准公募REITs,其闭环会更加完整。这给那些背后没有强有力资本支撑的长租公寓企业树立起标杆,大家可以共同享受公募REITs红利。 长租公寓并不是一个短期盈利的行业,因此不少业内企业均对其未来发展保持信心。当城市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房地产市场不再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衍生出更多的租赁关系,因为这样可以使城市容纳更多的人。 在现有的长租公寓运营模式中,可分为轻资产和重资产。前者即“二房东”,利润主要来自交易的差价,操作简便,容易复制,可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但是竞争相当激烈,而且容易形成“高收低租”的恶性竞争,难以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后者是操作最难的,也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张,但能带来不错的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