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历亲为,自己学习修水管、修锅炉,甚至修电机。他是2011年范国富承包下广裕后进厂的。虽然范国富没有公开宣称过他的职务,但大家都喊他“范主任”,厂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似乎都跟他沾边。 在同事眼里,范主任是个沉默寡言的“怪老头”。“他脾气太古怪,一般这个年纪的人都蛮和善的,但他做事完全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还关心一下年轻人,一旦心情不好,就会暴跳如雷,逮着谁骂谁。” 一位跟范杰明同办公室的年轻同事告诉本刊记者。在他们眼里,范杰明最明显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很看重钱,很节俭——为了省电,夏天不让开空调,天黑了还坚持着不开灯; 以前办公室里订了四五份报纸,他来了之后只订一份;以前厂里有专门的维修师傅,现在由他一人负责……另一个特点就是小心眼——若是有人得罪了他或者让他吃了亏,他一定会记在心里。 刚来厂里的时候,门卫的师傅都不服他,只有一个师傅听他的话,他很快就把这位师傅调去仓库当保管员,还提了工资。 除此之外,大家对范杰明的印象实在是模糊而零碎。他极少向同事提及自己的家庭,大家只知道他有一个儿子,现在又有了小孙子,他跟老婆的关系不太好,平时就住在厂里,周末也很少回家。 只有跟最亲近的一两个同事,范杰明才提起过自己的经历。他年轻时当过兵,守过岛,据说在部队里干得不错,还做过代理班长,复员后在一家单位一直干到保安科长。 范杰明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还做过兼职的驾校教练。要论经济状况,范杰明算不上是多么穷困的家庭,他曾经向同事感慨,自己2006年就有钱换套大房子却没有换,后来房价飞涨换不起,为此,老婆经常跟他吵架。 2007年儿子炒股亏了钱,还是他拿出10万元接济的。在极其有限的描述中,不止一位同事回忆起来,范杰明最喜欢提及的就是自己当兵的岁月。 “他常常说那个年代的人单纯,一个面包掰成两半分着吃,现在人心变了,社会复杂了。”他一向不讲究穿着,平日里还穿打补丁的工作服,但有一天却打扮得整整齐齐,一问才知道是参加多年未见的战友聚会。 除此之外,他的信息几乎为零。本刊记者找到他户籍所在地浦东,那是一个港务局的家属区,都是一梯五户的小房子,每家不过二十几平方米,破败、逼仄。 范杰明的房子位于二楼,邻居们反映,他家早在四五年前就搬走了,具体去了哪里没人知道,因为“他在的时候极少跟我们说话,甚至他出了事,我们才知道他的全名”。 他留给邻居的印象,也是出了名的节俭。“大夏天的,一个月用电只有三四个字(度),搞得人家供电局都不乐意啦。”住在楼上的一位邻居回忆,“他装修都不用别人的,都是自己干。” 前两年,邻居要在过道上装一扇木门,他认为那里属于公共空间,不同意,但他并没有选择惯常的阻拦,而是不声不响告到了法院,邻居接到传票的那一刻震惊不已。 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虽然已经62岁,但身体比一般的年轻人灵敏,一个同事曾看他从3米多高的锅炉上三下两下就蹦到了地上。他好像没有什么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去年,他让办公室里的年轻同事教他上网。 学会后,还在自己的单人宿舍里装了台旧电脑。现在想来,唯一让同事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周克华案,他格外关注。“可是,他看过之后,也是同情那些无辜的被害者呀!” 至于猎枪,就更是谜团重重了。有消息说,枪是藏在宿舍里的,他被制服的时候,身上还有20发子弹没有用。更离奇的消息是,警察在他驾驶黑车的后备箱里搜出了两颗手榴弹。所有这些,警方都以案件正在侦破为由,拒绝透露任何详情。 与古怪的“范主任”相对照的是本案另一个主角——76岁的李致中,昔日的老部下评价他是“化工界的一匹黑马,但生性刻板,固执,有几分自负,生活在自己理想化的世界里,也是个怪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