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上推算,范杰明从案发的第三现场——哨兵被袭地回到广裕的时候,大概也就是23点15分左右。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当时,只有张云峰遇害的仓库门口拉了警戒线,靠近厂门的路口没有设警戒线,只有几个执勤的协警。 据说范杰明还镇定地走上前,告诉他们自己是厂里的人,便顺利放行。此时,王章华、李致中和王荣海、周昌俊四人刚刚走出大门,准备去找个宾馆先住下来。 突然,范杰明从大门外的树影后窜出来,先是朝着刚刚坐到驾驶座的王章华开了一枪,隔着玻璃,霰弹打到了王的脖子上。听到枪响的李致中本能地向车后方跑去,被范杰明追上击中,另一辆车旁的王荣海是第三个倒下的。 紧接着,范杰明朝站在门卫室旁的甘肃工人夏欢欢开了一枪,朝另一个工人开枪的时候,那人拔腿向仓库跑去。 在仓库里,张云峰遇害现场的勘验工作还未结束,看到范杰明举枪冲来,警察们一拥而上把他扑到在地,混乱中,他扣动了扳机,打出了猎枪里的最后一颗霰弹,击中了一位法医的腿。 至此,一场失控的杀戮才终于结束。共造成张云峰、卞姓司机、一位哨兵、李致中、王荣海、夏欢欢6人死亡,王章华等4人受伤,涉及4处案发现场。除了第一个死亡的张云峰为钝器击打外,其余5人都是被霰弹猎枪击伤致死,而且枪伤都集中在胸口。 认识范杰明的人,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这个沉默不语的老头能干出这么疯狂的事来。可是,被害的一方——李致中的利益相关者,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杀戮给吓蒙了。 案发当天的亲历者纷纷避而不谈,重伤的王章华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不能说话,工厂大门口最后一个案发现场唯一一名幸存者周昌俊也躲了起来,不接电话不见陌生人。 他们相信,这一系列看似巧合的凶杀背后可能存在阴谋,甚至怀疑是“买凶杀人”,还有在逃的凶手……虽然我们无法将范杰明的杀人动机与背后李范两家的利益冲突建立直接联系,但不可否认,矛盾的积累终究算得上是冷血迸发的基础。 在江浙沪一带的化工界打听李致中这个名字,业内并不陌生。李致中的女儿李继文向本刊记者介绍,她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浙江萧山,在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一个科研单位工作。 1987年辞职下海,先是回到家乡东阳,干过校办工厂的厂长,又在经委下属的一个国营化工厂当厂长。但是,在白手起家刚刚见效益的时候,李致中被政府辞退。 “他一身书生气,不会讨好领导,不会疏通关系,只知道研究他的技术。”这是女儿李继文对父亲此后屡次职场失意的统一解释。 离开东阳后,李致中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代。1990年左右,他接受横店的徐文荣邀请,到横店办起化工厂。据李致中的夫人回忆,当时李致中在国家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被评为教授级高工,很多来自外地的老板找上门来请他,他最终被徐文荣的诚意打动。 当时的横店才刚刚起步,借着上世纪90年代化工市场的蓬勃发展,李致中在横店的化工产业越办越大,几乎一年就开一个厂,巅峰时年销售额十几个亿。 可是,李致中忽略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他毕竟只是一个打工者,不是老板。2000年左右,李致中经人介绍承包了上海宝山区一家小化工厂,生产的原料卖给横店集团下属化工企业。此事被横店集团的老板徐文荣知道后,大为光火,双方闹僵。 李致中当年承包的宝江化工厂,就在广裕化工厂的旁边。起初由李致中的儿子打理,离开横店后,李致中来到上海,全权接手。据李继文讲述,当年李致中离开横店的时候,10年打拼的积蓄血本无归,到上海后算得上是白手起家。 她还记得2001年那个春节,债主追上门,家里连过年的钱都没有。在上海宝山,李致中再次凭借自己的技术起家,很快以1200万元的价格买下现在的广裕精细化工厂,主要生产乙醛酸,此后又扩建了一个乙二醛车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