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现在的市场已经告别了齐涨共跌的年代了,市场越来越公司的业绩了,所以在以后的投资中,必须更那些有业绩支撑的,成长性更好的公司,才能获得成功,这种观点您认同吗?2020年你是坚持投资龙头企业,还是改变思路选择投资快速增长的中小企业。 李文杰: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尤其是外资,一直以来都是跟随这个观点的。以前A股大家喜欢炒小票,但从2017年开始迈向互联互通,整个A股市场就开始发生变化了,现在大家会发觉小票有很多的不足,而且它们的估值并不便宜,关键是它们的质地还比较差,所以资金越来越集中在一些龙头企业,我相信这个现象会继续延续下去。 但我个人觉得2020年一些中型公司还是会有一些机会,主要是一些大白马被炒得太贵了,除了一些布局比较合理的家电,白酒和医药的一些龙头企业目前估值空间都比较有限。关于应该怎么挖掘一些中小型公司里面的龙头企业,首先要看怎么去定义龙头企业。如果真的是大型企业,一般的海外定义就是100亿美金市值以上的企业,中型企业可能就是市值30亿到50亿美金。这其中也还是会有一些行业龙头,比如说大家最近都比较看好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其中一些相关行业或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上下游都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性非常好,今年这些中型企业值得。 李文杰:外资布局A股时,是会投资一些细分行业的小市值龙头公司。首先并不是只有少数公司纳入整个指数,MSCI或沪深指数,纳入的公司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MSCI全A指数都有七八百只。MSCI指数公司的会考虑自由流通市值、占到整个市场的成交金额比例等去拟定纳入准则,所以不是特别大的公司,也会纳入进去。早年MSCI指数里面是没有创业板的,后来把创业板也加入进去。到目前为止,科创板是没有纳入到MSCI的。包括科创板,现在也并不是在北向通的互联互通里面。 李文杰:选股标准挺多的,我们主要还是看好创造股东价值的公司,ROIC(资本回报率)要高于资金成本,ROIC是公司创造的利润,也就是说他所付的利息要能覆盖整个公司的股权成本,包括它的借贷成本。典型的摧毁价值的公司不是我们的选股标的。 关于行业跟板块,我们看好朝阳行业及护城河宽一点,科技含量高一点的,配合中国整个产业结构,切换到高附加值追求经济质量的领域。 李文杰:过去几年,A股市场往成熟方向发展,优质公司的业绩、股价表现跟一些劣质公司有很大分化。哪些是优质公司?ROIC(资本回报率)、股权跟债权的回报率高的企业表现都是非常的好。回报率高是怎么形成的?其实也是护城河的问题,这些公司要么在这个领域是无可复制的行业龙头,包括品牌、历史沉淀资源,要么它在整个市场占有绝对优先的市场地位。 在一些完全竞争行业里,有些公司非常优秀,比如研发和药企龙头,它用研发实力去超越所有竞争对手,但不是说高研发就一定能形成一个好的结果,也要看公司整体的执行力。 投资者越来越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衡量盈利质量,要去看它的现金流,因为只有现金流好的公司,最后才会是投资者追捧的公司,外资长期也会这些地方。 问:你一般怎么规避风险、控制回撤的?怎么看待逆向投资和顺势而为?集中持股和分散持股策略的利弊各有哪些,你更倾向于采用哪一种? 李文杰:规避风险我们的策略是不择时。管理几百亿资金,很难去择时,除非有对冲工具,一般我们没有对冲工具。只能找一些相对质地优良的公司,透过不断的基本面研究,规避风险。在市场回撤时,不要回撤那么多,经济有周期,在整个周期走过去时,整个组合一定会比之前走的更加高。 如果看过去二十年A股市场的发展,指数好像没涨很多,但如果在这过程当中选取一些优质的公司的话,回报率是非常可观的,关键还是选股。 集中持股,好的时候会非常好,但如果某一公司出现基本面问题,损失就会非常严重,会跑出整个业绩基准很多。如果能集中,集中会好一点,假设每个票都押对,这个回报率可能最高。不好的地方,就是万一犯错的话,代价也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