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情况也引起交易所的注意。在8月16日下发的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北京君正说明外包服务费用占比较高的合理性,以及北京矽成是否对外包机构产生重大依赖。 据报告书披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北京矽成归属于母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87亿元(不含账面商誉),考虑递延所得税负债8203.23万元的影响,因此本次交易预计将形成商誉35.96亿元。而2018年期末,北京君正的总资产为11.98亿元,新增商誉约为其总资产的3倍。 即使考虑合并,该商誉依然占比较大。根据备考财务报表显示,假设本次重组在2018年1月1日完成,则上海君正在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5月31日合并报表商誉金额分别为35.96亿元和36.09亿元,占备考报表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9.52%和39.20%,占备考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4.37%和53.77%。 如此高额的商誉主要来源于北京矽成此前完成的多次并购。2015年起,北京矽成先后收购ISSI、ISSI(Israel)和Chiefmax(BVI),分别确认商誉3.46亿美元、1491.67万美元和172.75万美元。截至2019年5月31日,北京矽成的商誉账面价值高达25.01亿元,占其总资产的37.67%。 对于此次交易,业绩承诺方承诺北京矽成在2019年-2021年经审计的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900万美元、6400万美元和7900万美元,但承诺净利润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部分业务相关损益等事项的影响。 2019年1-5月,在业绩承诺口径下,北京矽成实现净利润1842.02万美元,达到当期业绩承诺的37.59%。如果北京矽成未来的业绩状况未达预期,可能出现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北京君正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自2014年起,北京君正的扣非归属净利润已连续五年为负,分别为-1437.59万元、-2229.31万元、-2386.42万元、-1844.44万元、-2076.22万元,2018年的归属净利润仅1351.54万元,远不如其上市前一年的盈利水平。 北京君正称,公司与北京矽成均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销售业务,交易完成后可以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本次交易能发挥多少协同效应尚无定论,但对于北京君正来说,其股价已实现了飞跃。 2018年11月9日,在公司披露交易预案的前一个交易日,北京君正报收18.50元/股,总市值为37.16亿元。而在2019年11月13日,北京君正报收60.93元/股,总市值高达122.6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