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家长为了能够得到分数,跨社区、跨街道甚至跨城区的义工服务都报名参加,但仍有家长抢不到名额。“抢破头都报不上名,我家孩子这学期才完成2个小时的义工时数,现在几乎是没什么机会能够补够24小时了,寒假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家有小孩上初二的郭先生觉得24小时每学期太多了,他了解过适合14岁以下的义工活动并不多,对于他家孩子情况而言完成有一定困难。 除了此前广受议论的“义工风波”,今年10月就有家长向南都记者提出,方案中还有研学、艺术活动等量化规定,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标准肯定也会引发质疑。 而在近两个月中,南都记者也注意到,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多种针对深圳学生研学、海外活动的课程方案。“为了每个所谓的观测点能得到一两分,家长们都在发挥各自的社会资源找门路,没门路的就找机构”,在深圳教书的黎老师如是说,“于是有关综评的机构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一个海外研学可能把澳门大学的门槛都踏破”。 对于该老师所说的提供综评服务的机构,南都记者以家长的身份采访了一家名为“红某兵”的机构,该机构推出了“红备军研学之旅”的项目,费用是每人280人,在宣传海报上标明了“综合评分最高可达8分”,记者致电海报上的咨询电话了解到,该项目共分三部分涵盖综合评分中的思想品德、实践创新的类别,共提供三个证书,每个证书可获得2分,加上参与的学生提交一份体验报告,可再得2分,总共可得8分。在记者质疑学校是否认可该证书时,该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有证书有图片学校就会认可的,分数也是有效的。 深圳家长陈先生说,有的机构让孩子去讲半小时的课,收费100元盖个章得2分,有的机构参加科普活动一次收500元,更有的校外参观和研学活动,收费几千和上万的都有。“所谓综评最后变了性质,给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认为综评可以用买来实现,还可以作假。”陈先生说,这就需要拚家长的资源和钱,有资源的可以少花钱,没资源的就得多花钱,综评也变了味催生出牟利机构,远离综合素质培养的初衷。 但也有家长提出,这些机构所做的内容,也许根本没有必要。深圳初中生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带孩子参加一个活动,在活动现场拍了照片后,回家便随手传上了综评系统,请教过老师后得知,这样便能算作一次活动。“既然是这样,那家长自己带孩子参加相关活动是不是就可以了?花钱找这些机构真的有必要吗?“,但徐女士也指出,由于教育局目前没对家长群体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家长们迷茫寻找机构也是正常现象。 南都记者从受访家长处得知,闲鱼、淘宝等电商平台出现了“深圳初中生综评代写”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在淘宝平台的该服务目前只有一家商店提供,而全店也仅有这个商品,标价为200元,商品详情写明“专人代填写,一对一服务,省时省心,事半功倍”,关于综合评分的介绍也分条列得很清楚,但没有写明如何完成交易。 12月9日上午10:25,记者查看时该商品月售量为0,到中午时分月售量已变成了2。而闲鱼上的“深圳初中学生综评代写”产品,发布者则写明了“因照片和活动详情不好交接,代写仅提供120-140字的经历感悟,家长******网站复制粘贴即可”,标价为5元。记者分别咨询卖家具体情况,但截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深圳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和综评操作平台设置的不科学性有很大的关系。她举例称,孩子参加了一个班级活动,家长在帮助填写时,却要写上全班参与同学的名字。对于不熟悉情况、数字素养比较差的家长来说,这样的系统,实在太为难家长了。同时,徐女士也提出,据其了解,多所学校对综评填写的解读至今都不太一样,也导致家长在填写时更是“乱七八糟、一头雾水“。她认为,若教育局能就此做好解释,改进系统科学性,这样的乱象就不会继续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