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新的进展情况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是5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开展,大家看片子上,左边是冠状病毒的示意图,右边是开发疫苗的5条技术路线的示意图,最上面的是灭活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生产出来以后进行灭活,灭活的病毒经过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后就可以用于临床试验。第二条技术路线是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的最有可能作为抗原的蛋白,我们选的是S蛋白,通过基因工程的办法来大量生产,把它注射到人体,产生抗体,就有可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第三条路线是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腺病毒是经过改造的病毒,用这个作为载体去表达新冠病毒的蛋白,就是S蛋白,腺病毒可以感染我们的呼吸道,在呼吸道里面表达新冠病毒的S蛋白,这个S蛋白表达出来以后就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具有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第四条路线是核酸疫苗,包括了mRNA疫苗和DNA疫苗,这两种路线都是把核酸,包括一些载体,或者是用纳米颗粒把它包裹,然后注射到人体里面。核酸疫苗进去以后,它可以表达出蛋白质,也就是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它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形成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第五条路线是用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我们已经有批准上市的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在这个流感病毒上面,增加一个新冠病毒的蛋白,如果这个技术路线成功的话,就既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又可以预防流感,因为这个季节也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这样的话临床意义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是五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加快推进。 目前,有部分的项目已经进入到动物试验阶段,给大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疫苗的研发比喻成建造一栋楼,现在我们的进度可以说地基已经打好了,楼体也已经冒出地面,我们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一层一层往上建,然后再进入装修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来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的程序。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者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这是我们对疫苗工作的基本分析和判断。谢谢。 目前各行各业正在有序恢复生产,包括农村地区正在恢复春耕,请问从病毒传播方式方面,在座的各位专家对大家做好防护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谢谢。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进入复工复产的阶段,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当我们回到办公室、进到车间、到田间劳作的时候,有多大的风险被病毒感染,如何防护?要讲清这个问题,实际我们要讲两个方面。一是病毒是怎么找到人体的,二是病毒是怎么侵入人体的。科研攻关团队根据前线的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反映的传播可能性,比如气溶胶、粪口传播,按照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设计了很多的试验来回答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举个例子,针对气溶胶的传播,多个跨学科团队设计了很多试验,其中设计了一个30立方米的人工模拟箱模拟气溶胶环境,利用不同的试验动物,模拟和验证病毒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害到人体。初期的试验显示,比较确定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如果满足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高浓度三个条件,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但在开放环境中,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的几率极低。因此,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防护,减少与潜在病毒接触的机会,切断病毒传播的路径。对于复产复工的单位而言,我们有两个建议:一是对相对人员密集的工作场合,要保持通风。二是在工作场合中,同事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这都是有效的防护手段。 即使病毒找到了我们,我们还要看病毒是怎么侵入人体的。病毒主要是从我们的黏膜侵入,如口腔、鼻腔和眼部。所以在病毒进入人体的过程中,做好对这些部位的重点防护就非常必要。比如在人员密集区域,正确的佩戴口罩是可以切断病毒进入肌体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