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逾期贷款余额逐年增加的问题已引起证监会的注意。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逾期贷款余额为135.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33亿元,增幅为27.5%;其中90天以上逾期贷款98.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1亿元,增幅为18.16%,潜在的不良风险仍值得警惕。 另外,浙商银行贷款占比较高的问题也被监管层问询。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业贷款金额为1176.92亿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占贷款及垫款总额比例为12.62%;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为5.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45%。在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业占据四席。 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环节。然而浙商银行近年来却常与“违规”、“受罚”字眼联系在一起,内控机制备受外界质疑。 据裁判文书网近日披露的裁判书显示,浙商银行两家分行于2015年6月、7月间,在建设银行重庆分行某支行购买的两只理财产品,总金额达8亿元;然而两只产品却为建行涉事支行行长虚构,两家分行均未曾发现。直至2016年原银监会上门核查,才发现这是一款无备案、无编号、无真实投向的“三无”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还因违规问题不断遭到监管处罚。招股书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该行存在税务处罚共8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13.26万元;被监管部门处罚51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798.23万元,其中被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处罚25笔,处罚金额880万元;被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处罚13笔,处罚金额251.1万元。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浙商银行也出现多次被罚记录。当年2月,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表外业务等”被处以罚款70万元。5月,浙商银行湖北分行因“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远期信用证,导致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环节套取银行信用”,被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开出5张罚单,罚款50万元。9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发放项目前期建设及拆迁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万元;浙商银行乐山分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处以单位罚款20万元,相关人员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10月,浙商银行潍坊分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人行潍坊中心支行罚款20万元。11月,浙商银行湖州分行又因“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被罚款80万元。12月,浙商银行武汉分行因“同业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未严格比照自营贷款管理,导致部分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公司”被罚款30万元。 该行领到的最大罚单也来自去年12月。银保监会披露了10起行政处罚案例,共有6家股份制银行被罚。其中,浙商银行因存在投资非保本理财产品违规接受回购承诺、理财产品销售使用误导性语言等7项违规情况,被罚5550万元,处罚金额居10起行政处罚案之首。 进入2019年依然风波不止。2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四类违法行为共被罚没190万元。 除了频领罚单,连续踩雷也暴露出浙商银行风控能力的短板。据悉,该行不仅卷入新光控股债务危机,还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中城建、盾安控股等多个大雷,激进行事风格因此受到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