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回A直面五大监管问询 逾期贷款攀升不良率创十年新高】浙商银行尚未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回应。而从近年财报来看,该行不良贷款率创出近十年新高。同时,频繁收到监管罚单也让该行内控受到外界质疑。(中宏网) 在两年半的回A征途中,浙商银行经历了踩雷乐视、行长换任、“假理财”事件等内忧外患,终于在今年8月29日通过中国证监会对于其首发申请的审核,即将成为A股第35家上市银行以及全国第13家“A+H”上市。 虽然成功过会,但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却针对该行五大问题提出问询,包括:其一,逾期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其二,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中不满足资管新规的金额较大,2018年因对2016年部分非保本理财提供保本承诺收到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三,与包商存在一般授信及票据等业务往来;其四,资产利润率接近监管红线年净稳定资金比例低于监管红线;其五,向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转让不良资产。 目前,尚未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回应。而从近年财报来看,该行不良贷款率创出近十年新高。同时,频繁收到监管罚单也让该行内控受到外界质疑。 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18年末已设立242家分支机构。 绕道香港上市的内资地方性银行,多数感受到了股价破发、交易清淡的尴尬,也同样如履薄冰,遭遇公开发售部分未获足额认购和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双重打击。据悉,其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额仅有56%,最终依仗基石投资者才将缺口补足。 2016年3月登陆港股市场后仅一年时间,就在官网发布A股上市计划,拟首次发行不超过44.9亿股A股股票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于回归A股的理由,浙商银行称,该行董事认为A股发行将进一步健全该行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实现全体股东所持股份的全流通。 恰逢A股市场对银行打开闸门,“港漂”银行回归的心态变得相当迫切。而对于浙商银行来说,补充资本金已经迫在眉睫。招股书显示,其本次公开发行新股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本行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2018年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8%、9.83%、8.38%;2019年6月末,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3.32%、9.89%、8.52%。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虽然增长了0.14个百分点,但在上市银行中仍处于下游水平。 通过统计A股33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可以发现,浙商银行8.52%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在其中仅排名第31位,且低于8家已上市的股份制银行。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年底,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虽然浙商银行满足该指标的监管要求,但逐渐贴近红线趋势不容忽视。 2015年和2016年,该行净利润增速高达38.37%和44%。但随着“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以及外部环境愈发艰难,来到转型十字路口的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逐步降低。浙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7.85%,2018年更是继续降至4.94%。 2019年半年报显示,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5.74亿元,同比增长21.39%;实现归母净利润75.28亿元,同比增长16.07%,利润增速重回两位数。 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127.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71亿元,增幅为22.77%;不良贷款率为1.37%,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不良呈现“双升”态势。同时,拨备覆盖率为239.92%,比上年末减少30.45个百分点。 2013年和2014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4%和0.88%,然而到了2015年一举跃升0.35个百分点至1.23%,2016年进一步涨至1.33%。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1.15%、1.2%,2019年上半年则创出了近十年的新高。与此响应的是,其拨备覆盖率则达到近十年最低点,风险抵补能力承受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