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第三季财报显示,爱奇艺Q3净亏损扩大至37亿。不满足于当前的内容供给,他们又把目光锁定在知识付费。 11月20日,爱奇艺知识与外研在线、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外语教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早在2018年10月,爱奇艺就上线了“爱奇艺知识”,正式入局知识付费。最初,爱奇艺知识列于爱奇艺App端的“其他频道”中,现在已经有单独的App产品。 打开爱奇艺知识App,你会发现它很像一个视频版的喜马拉雅。你可以观看视频节目《朕和朕的故宫》深度游故宫,也能解锁高晓松的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或是收听低单价的听书内容。 头部视频平台的******属性鲜明,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当下的开屏首推内容,分别是大热综艺影视《奇葩说》《庆余年》和《鹤唳华亭》。虽然其他品类的内容也颇为丰富,但和“知识”学习这类关键词还是相去较远。 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投入知识付费“怀抱”的热情。自去年起,其他两大长视频平台优酷和腾讯视频,也相继上线“知识”频道,目前还没有推出独立的客户端。有着“年轻社区”标签的B站,也在今年10月对知识付费下手,在应用内上线了付费课程。 B站课堂内测的消息一经发出,有人在B站专栏作者百人群内调查,结果不少人的反馈是:“不看”“没有需求”。 优酷和腾讯视频布局知识付费领域的逻辑与爱奇艺相似——积极拓展平台的内容生态,吸引用户,促进多元营收。 优酷进军知识付费产业的野心,在2018年推出“优酷新知双11知识付费盛典”时,初见端倪。接下来的12月,优酷与知识付费平台有书,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并正式打通了会员权益。“优酷新知”成为优酷知识付费的自频道,而腾讯视频也设立了单独的“知识”频道。 据艾媒咨询相关报告,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内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人,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知识付费市场将不断扩大。如今,它迎来了大玩家视频平台入股。 最初,爱奇艺知识的定位是“不生产内容的平台”,只承担“平台分发”的功能。在2018爱奇艺教育盛典中,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曾这样形容爱奇艺知识:“把知识,对行业的理解以及对教育内容的理解通过视频、音频的形式做成课件”。 2018年,爱奇艺陆续推出了爱奇艺阅读、儿童、动漫、短视频等一系列独立客户端,“爱奇艺知识”也在2019年5月上线独立App。爱奇艺方面希望在内容分发渠道上有专业的承载,增加整体分发能力。 不过,爱奇艺知识在逐步摆脱纯粹的平台角色,构建了“头部平台引入+IP联动开发”的精品化内容生态新链路。 爱奇艺方面表示,爱奇艺知识已经与领英、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IP或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内容从最早的9大品类,扩充到覆盖外语、文史、艺术、亲子、职场等15大品类,累计超过22000门精品课程。 腾讯视频知识频道的9个内容品类中,既有头部平台引入的课程“樊登的可复制领导力”,也有联合朗朗、脱口秀演员王思文等名人IP开发的钢琴课、幽默课等内容;优酷新知今年与人民在线达成项目战略合作,再次拓展了知识付费领域的内容生态,此前有媒体报道,预计到2019年底,将上线近万门课程。 爱奇艺CEO龚宇在财报解读中提到,明年自制部分的投入还会继续加大。按照这样的趋势,平台有很大可能会在知识付费领域的自制内容上加大马力。 在知识付费平台初期,基本依靠免费内容获取用户。得到的用户基础,是罗振宇通过“罗辑思维”积累的高粘性粉丝转化而来;喜马拉雅作为包含知识付费内容的音频平台,需要海量的免费内容来提高留存率。 而视频平台已经完成了对用户付费意识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