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孔亚雷x吴琦:在非虚构的浪潮后很多记者离开了这行业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2-09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为何孔亚雷认为《纽约客》的缓慢重新定义了“新闻”?11月30日,在单向空间·爱琴海店的《魔鬼与福尔摩斯》的新书发布会上,孔亚雷和吴琦从戴维·格兰聊到非虚构写作与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现状。

  《纽约客》为何拥有如此盛名?其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为何不能放弃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的文学?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独特的风格为何如此重要?文学和电影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11月30日,在单向空间·爱琴海店的戴维·格兰非虚构作品集《魔鬼与福尔摩斯》的新书发布会上,小说家、翻译家孔亚雷和《单读》主编吴琦从戴维·格兰聊到非虚构写作与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现状。

  《魔鬼与福尔摩斯》,[美]戴维·格兰著,姜昊骞译,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

  孔亚雷提出,在美国,有几家大的文学评论机构是可以信任的,比如《纽约客》、《哈珀斯》、《巴黎评论》和《格兰塔》。美国的作家往往会身兼评论家,比如厄普代克和扎迪·史密斯,他们都写小说,也写书评。他们写的评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戴维·格兰是《纽约客》的王牌记者。近十年来,非虚构一直很火热,在中国最火的非虚构作家不是戴维·格兰,而是何伟。在很多年前,何伟是拒绝《纽约客》专职作家这个称号的,即使这个称号是许多美国作家梦寐以求的。这说明何伟的独立性很强。戴维·格兰与何伟很不一样,在某种意义上,何伟更像一个人类学家,而戴维·格兰更像侦探。

  在孔亚雷的心里,《纽约客》是排名第一的文学杂志。《纽约客》不仅仅是一本文学杂志,它还可以评论所有的事情。而且,《纽约客》的评论都在带有非常精致的、具有文学性的视野下展开,而不仅仅只是新闻评论。

  因此,《纽约客》出稿的节奏也是比较慢的。前一阵子,《纽约客》才发了刘慈欣的特写,而刘慈欣在国外早已经火过一圈了。孔亚雷认为,一直保持缓慢是《纽约客》之所以伟大的特征。《纽约客》的缓慢来自于它的自信,也来自于他们精心制作的文章。《纽约客》的刘慈欣特写可能发得比很多媒体慢,但是大家依然会去看《纽约客》的报道。

  戴维·格兰就经常会花很长时间来写一篇稿子,这个时长超过了许多中国记者的想象。这也是中国记者羡慕美国记者的原因之一。当然,不是每个美国媒体都那么缓慢的。《纽约客》一年有五十几期,戴维·格兰的文章也就出现两三次,最多出现四次。但是,戴维·格兰的每篇文章都是非常重磅的。因为戴维·格兰的每篇文章至少都要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去写。他围绕着一个主题,到全世界各地去采访,才写出这些长达一两万字的报道。

  因此,戴维·格兰的很多文章都会编辑成书出版,其中包括最畅销的《迷失Z城》,这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他最近写的《花月杀手》也要被拍成电影。

  孔亚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纽约客》的缓慢重新定义了“新闻”的概念。一般来说,新闻要新,要越快越好。但在这个时代,“快”早已经不是问题,有什么东西比网络更快的?问题反而在于新闻本身的质量。

  吴琦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对于文学、新闻、时政、文化,大家都有一个整体性、复合型的看法和框架,没有人会愿意让自己变得窄化。如果大家对文学、新闻有兴趣,必然就对这个世界有兴趣,这就要文化工作者去跨越障碍,不断地扩张自己的知识版图,在和世界的碰撞当中产生真正的智性的交流。

  因此,在美国人眼里,《纽约客》一个报道写半年没什么值得令人惊讶的。但这在中国变成了奇怪的事情。而且,在中国,做文学的作家去写非虚构,记者去写文学,似乎都特别奇怪。吴琦认为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这些事情之间没有那么多障碍。在知识、趣味和审美之间自然流动,是这个行业全部的秘密和乐趣所在。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