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祁载康的四次选择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2-04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转身,都始终朝向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为了这个目标,他奉献了毕生的聪明才智。他就是著名飞行器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祁载康。

  祁载康,著名飞行器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以及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有人说,除了出生和死亡,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狮子选择了无边的旷野,肆意驰骋;鲸选择了辽阔的海洋,遨游千里;雄鹰选择了蔚蓝的天空,展翅翱翔不一样的选择带来不一样的成就和不一样的快乐与幸福。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转身,都始终朝向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为了这个目标,他奉献了毕生的聪明才智。他就是著名飞行器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祁载康。

  1955年,18岁的祁载康即将高中毕业,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成绩优秀的祁载康最初的大学志愿是清华大学汽车系,这个选择既是个人兴趣,更有对中国汽车制造业起步之初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思考。然而,填报完志愿的祁载康,却因与一位大学教师的交谈,改变了选择,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位影响祁载康的人是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当年在河北省的招生教师,这位教师向他介绍了国家为加强军事工业建设,制定了兵工提前建设的方针,迫切需要大批国防兵工类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工业学院担负着为国防工业建设培养“红色工程师”的重任,而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经过挑选的优秀学生才能够报考。他希望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祁载康能够改变原来的志愿,改报北京工业学院,投身国防科技事业。

  教师的话深深触动了祁载康,经过慎重考虑,祁载康更改了报考志愿。“组织上和我谈话,希望我把志愿改一改,报考京工,当然要是坚持不改,也不会强迫。我虽然想学汽车,但一看组织信任,又是一种荣誉,别人想报还不能报,就把志愿改到京工了。” 回忆当年的选择,祁载康曾自豪地说。

  考入北京工业学院后,祁载康努力汲取专业知识、钻研专业技术,以五年成绩全优的荣誉,成为响当当的尖子生。

  1960年,祁载康即将大学毕业,人生的第二次重要选择又摆在了他的面前。当时,毕业生由学校负责分配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是各单位争抢的对象。而对于祁载康来说,未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学以致用。

  他想到生产一线去发挥所长,仅仅是象征性地把留校读研作为第三志愿。但是,分配结果却出人意料,祁载康被留校读研。“读研究生不是我真正想干的,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到工厂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我的好几次实习都是在专业大厂,第一志愿是沈阳的724厂,第二志愿是生产实习时在西安秦川厂,第三志愿才是研究生,就没想留在北京。”对这个结果,起初祁载康是不理解,也不太情愿的。

  之所以有如此结果,源于学校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对重点国防专业加强建设,选拔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继续深造,作为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才储备。当祁载康知道原因后,再次接受了组织安排,投入到学习中。

  1961年2月,中央批准北京工业学院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当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在关于国防工业高校工作问题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就提出“北京工业学院以导弹为主,同时设置与尖端密切联系的常规专业”。按照上级要求,学校全面调整办学专业,在上世纪50年代火箭导弹系基础上,全校42个专业调整为以火箭导弹等尖端科技为主的24个专业。此时,刚刚读研半年的祁载康,也从所在的弹丸专业统一转入火箭导弹专业。

  随着时代背景的转变,祁载康步入了全新的学科领域,找到了他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也因为这次转变,让青年学生祁载康与科学巨匠钱学森产生了交集。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