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起点,我们期待,中日关系能够复苏回暖、深耕细作,超越历史,跨越“蜜月与合作期”、“竞争与摩擦期”。“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此次疫情将可能成为一个加速器,推动中日交往通向一个“新时期”。 在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中日两国能够加强在全球问题上的交流,积极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加深民间的理解合作,慎重应对敏感问题,平等对话、求同存异。 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保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两国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不仅在先进制造领域,而且在节能环保、健康服务、防灾救灾、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领域,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合作与发展。 保持对外开放,吸收外商投资,为我国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助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制造业投资往中西部地区发展,引导外商投资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当然,必须面对现实,保持谨慎乐观。要知道,外交复苏易,两年三年;经济合作与发展不易,五年七年;两国人民的感情和文化建设更不易,十年二十年。 小平同志曾说过:“中日友好源远流长。我们两国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往事,但是,在中日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毕竟只是短暂的一瞬。” 作者简介:谭琨,号春明,四川成都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曾任职世界五百强高科技公司,羲和时代文化之旅创始人,新华都商学院创业学副教授。 [9] 郑励志,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日经济关系,魏全平(主编)《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