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先后被整区域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被国家六部委纳入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城市、“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这是专门给奔驰、宝马、奥迪轮毂轴承淬火的设备。”11月8日,十堰市恒进感应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贺猛说:“自从恒进智能设备上市后,同类产品价格下降一半。过去只有意大利拥有该技术,恒进凭借47项国际国内专利赢得世界认可,销量上扬10%。” 恒进感应的蜕变,是十堰从“拼速度”到“重生态”、从“拼规模”到“拼创新”,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缩影。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保一库清水北上,该市停产整顿大型矿产企业5家,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淘汰水泥、钢铁、纸浆等产能300多万吨,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100多个。 企业关停并转,影响了发展速度,但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冯安龙介绍说,全市森林覆盖率64.72%,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累计向华北调水230亿立方米,5300万人受惠。去年,十堰被列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好转,带动一批绿色产业。十堰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念好“山、水、车”三字经,将“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这三张名片越擦越亮。 念好“山”字经。十堰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城区和各县域为支撑,着力构建“山水城互动、文旅农互融、景点景区互联、各要素配套”的产业体系,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今年前10个月,旅游接待6743万人次,旅游收入703.7亿元。全市创建A级旅游景区67家、星级饭店84家,均居全省前列。 念好“水”字经。十堰大力开发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打造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符合水源区要求的新兴产业。农夫山泉、华彬、润京等矿泉水企业相继入驻十堰,做起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库好水,就是金字招牌。”十堰市市长陈新武说:“我们拆掉了不少化工、化肥污染企业,引来多家水资源利用绿色企业,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据悉,十堰全市水产(饮)品业综合产值2年内将达到100亿元。 以环保为内核,以水流为纽带,吸引京津冀经济圈的资金、技术等,发展医药、绿色有机食品等新兴支柱产业。去年以来,十堰梳理出汽车、旅游、文化、建材、中医药、绿色产品等120个对外合作项目,专班跟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796.3亿元,增长11.7%,工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念好“车”字经。利用“中国卡车之都”、国内第一商用车生产基地的品牌效应,十堰强力吸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以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为引领,形成了汽车生产新形态、新活力和新优势,“中国商用车之都”升级现代汽车城。东风公司、湖北三环等整车企业与颐发铝空等新能源企业合作,生产新能源公交车、乘用车、商用车,4年内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通讯员 马献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