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航集团)旗下房地产平台,中航善达股份有限公司(000043.SH,下简称“中航善达”,公司名称变更前为“中航地产”。)披露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18亿元,同比增长-2.27%;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83.35%。 细究其业务关键数据——一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速度,远远超过公司营业收入降幅,这一切都与其经年以来逐渐剥离房地产业务有关。 早在2010年国资委就发布文件,要求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必须退出房地产业务。 在退出名单之上,知名央企中航集团赫然在列。而在地产行业巨大利润的无限诱惑下,中航集团多年来迟迟舍不得松手。 2015年7月2日至8月30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进行了专项巡视后,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对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置若罔闻,项目开发禁而不止”,如此措辞严厉的批评对于一家大型央企来说无疑是给旗下房地产项目判了死刑。 在被巡视组点名批评后的第二年即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座谈会。会上不断针对央企重组整合进行政策吹风。 两个月后,中航集团与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48.SH,下简称“保利地产”)达成协议。中航开始了地产业务大撤退,大批量的地产项目被转卖。 保利地产全资子公司广州金地受让中航地产持有的成都航逸科技成都航逸置业 、江苏中航地产、九江中航地产、新疆中航投资股权、岳阳建桥投资、赣州中航地产七家子公司100%股权,以及赣州中航置业79.17%股权,同时保利江西受让江西中航地产持有的南昌中航国际广场二期项目,总价20.3亿元。同时由于子公司的出售以及去房地产化,中航集团大量从事房地产项目的员工在新形势 下不得不纷纷离职。 作为长期深耕于地产一线的中航集团老员工,似乎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不同企业间文化冲突在此时显得尤为尖锐,中航集团是老牌的工业企业,其下有着沈飞,西飞等国内知名的飞机制造厂,一家以飞机制造为主业的公司,其地产项目也必然受到公司风格做派的影响,有一股工业的风格——不紧不慢,从中航善达的经营上可以看出一二,在房企争先恐后开始高周转模式的背景下。中航地产仍然走着自己不紧不慢的步调。 与之相比的是保利地产,在退下“招保万金”的王座后,保利地产也开始了高周转的经营模式。两者的工作强度、工作内容、甚至工作性质都截然不同。习惯了大央企的一贯作风的中航善达老员工未必能够适应新工作新节奏。 同时保利地产也对这些中航善达的老员工入职后感到棘手,毕竟两家公司在地产业务发展水平方面相差确实有些大。 新形势整合的离职风波中还被爆出了中航善达给出的离职方案中补偿款并不能让老员工满意,公司准备按照“N+1”方式对选择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一刀切”式的补偿。 劳动法新规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以上标准要求与中航善达最终给出的补偿方案相差3倍。 中房网的一篇报道这文章曾指出:中航善达深圳市的在岗职工2015年的平均工资为81034元,折合每月6753元。三倍即2万元余元,乘以12再加1月平均工资,即约26.3万元。 这让一些工龄超过20年的老员工认为极为不公且拒绝接受。中航善达有员工表示,“我们把大半辈子和所有青春都献给了公司,到头来却只值这么一点?” 曾有员工冲进正在进行的董事会议中向公司讨要说法,一时满城风雨,更爆出中航出售的武汉项目,当初留下的26名原中航人,至今已离职24位,其余在新公司也处处受到排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