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4.39%;前三季度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17.56%,证明公司目前的主业物业板块经营效益保持良好。 同时今年上半年获签6亿元的物业管理合同后,三季度公司先后中标台东高速收费、后勤服务、湖南美术馆、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北京大兴机场南航基地等大型重点项目。 中信建投认为:招商物业过去几年利润表现虽然差强人意,但招商物业在管项目大多位于一二线城市,具有深厚的社区增值服务挖掘空间和可观的待交付面积。中航物业在管的机构类物业,虽无可观的利润率与社区增值服务可能性,但有着收入、利润率稳定,竞争相对不激烈的优势。两者结合后凭借其在机构类物业的管理经验,未来的内生增长动力依旧强劲。 虽然“去地产化”给公司带来了沉重打击,但中信建投、东北证券、天风证券,三家券商发布研报表示对其未来的看好,都给出了“买入”评级。 11月7日晚间,中航善达发布公告称,公司全称拟更名为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原证券简称“中航善达”变更为“招商积余”,原证券代码“000043”变更为“001914”。 对于名称的变更公告中还给出了解释,“积余”在《辞典》里的释义为积攒起来的剩余财物和资产,“积余产业运营服务”意为对存量资产的管理、运营及服务等,“积余”之意契合公司的战略及业务发展定位。 “积余”与招商局集团及中国房地产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招商局集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其于1914年2月实行航产分业,成立“积余产业公司”。 至此,中航已完成了“退出房地产”的政策任务,且退的那是一干二净,而招商蛇口却由此得到A股物业平台。 截至10月27日,今年宣告破产房企已达408家。即使在最好年份,房地产企业倒闭的一年也几百家。事实上,这个行业一直都有自己优胜劣汰的衍生轨迹。 而在当前融资渠道收窄,监管越发严格的新土壤下,行业如何进行理性的结构化调整,以及中长期调控机制的建立似乎更应放在政府关心的盘子里。 业内有一个房企存活二八定律:即中国未来将只有20%的开发商活下来,80%的会死掉。回头看,目前国内开发商10多万家,即使淘汰掉80%,还有2~3万家企业,中国仍然是全球开发商数量最多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