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领头羊”沙特表示,仍愿意承担额外减产,并且与OPEC其他成员国以及以俄罗斯为首的产油国,支持一项实际减产可能多达210万桶/日的计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深化减产协议并未给国际油价带来明显利好。沙特方面希望可以看到油价上行,并且维持高油价水平,以便支持其财政预算,但仅靠其一国之力难以达成该目标。 然而,想通过团结一致、主动减产的方式推动国际油价上行也并不容易。OPEC+内部始终存在分歧,成员国很难完全步调一致。更重要的是,OPEC+并不能持续性减产。大幅削减自身原油产量,相当于出让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不受减产协议约束的产油国大量增产,不但会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削弱减产协议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支撑力,难以完成支撑原油价格上行的目标。 其次,从美国页岩油生产情况来看,美国已经在今年跃升成为原油净出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原油及石油出口量超过进口量8.9万桶/日,首次成为单月原油及石油产品净出口国。页岩油技术的发展令美国原油生产水平快速上升,直接冲击了以OPEC+为主导的国际原油市场格局。 嘉盛集团首席中文分析师黄俊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OPEC+产油国而言,潜在利好消息是美国页岩油部分企业出现了高负债情况,钻机数量正在急剧下降,明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将放缓。而OPEC+选择加大减产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于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因为不加大减产,那么由于经济下滑、需求下降,原油价格将会下跌,进而导致收入减少。与其如此,不如提前多减产一点,把油价维持在高位。”黄俊说。 事实上,除供给端外,市场对于原油的需求也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关键因素。伴随全球经济回暖,国际油价在2008年触底之后,也慢慢进入了回升阶段。然而,自2018年末至2019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速出现了显著下降,原油需求也随之下滑。 从2019年5月中旬起,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全球贸易以及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均下调对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速预期。经济增长疲软令市场避险情绪骤增,大量资金从波动较大的风险资产中撤离,国际原油市场也难以幸免。 若贸易紧张局势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原油需求或将继续受到压制。国际能源署(IEA)在其10月发布的《能源市场》报告中表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仅为40万桶/日,而在2019年下半年,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将高达160万桶/日,OECD成员国的原油需求增长仍处于相对疲弱状态。并且IEA将2019年和2020年全球总体原油需求增长分别下调了10万桶/日。 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以及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对原油需求动力的不足。与此同时,叠加OPEC+对于国际原油产量控制力的下降以及美国原油出口异军突起,需求和供给层面的双重压力,大幅抑制了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态势。 展望2020年,一方面,若全球经济能够企稳甚至回升,原油需求便有可能迎来复苏,需求持续复苏能够对国际原油价格提供上行动力;另一方面,若OPEC+的减产协议执行率得到有效提高,甚至进一步深化减产协议,扩大减产规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油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替代能源的使用以及能源的转型,将可能成为另一项长期影响国际能源以及原油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全球多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使用。相比原油,更加清洁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尽管当前原油依然是能源市场中的“老大”,但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以及使用成本的下降,政府叠加市场的双重动力,将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新能源对传统原油能源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这些有可能对原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