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凸显了三亚发展电影产业的独特优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多年来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也为电影产业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如今电影产业驶上了快速发展的黄金航道,全省也在大手笔布局电影的“全产业链”,已在筹建两家影视学院,为发展电影产业做好人才准备。三亚应迅速登上这艘航船,以海南自贸港建设排头兵的地位和担当,参透电影行业发展的“四大法宝”,建设一个值得称道的“海南样本”。 星空深邃,明月高挂,海风徐徐,光影辉煌。在12月8日闭幕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主持人蓝羽情不自禁地吟出这句古诗。 举办电影节,是海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线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发展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说,海南在发展电影产业、举办电影节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宣部对举办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高度重视,支持海南办好电影节、建设电影岛。 因为电影节,三亚与电影结下不解情缘。作为勇当建设海南自贸港排头兵和标杆的三亚,如何勇于突破,在电影产业建设一个值得称道的“海南样本”? 首先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几乎所有的业界人士都同意,海南是天然的影视拍摄基地,有大海、山、河,有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是一个“永不落幕的拍摄基地”。“它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形态上的拍摄。”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任仲伦认为。 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吴京也表示,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商业优势,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除了自然优势,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资源也具有独特性。海南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奋斗文化都为电影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对三亚来说,除了海南所具有的共性文化,还有天涯文化、南繁文化等独具特色的三亚文化。 此外,三亚作为海南旅游基础设施最好的城市,发展电影产业优势更加明显。100多家星级酒店、每年2000万人次的游客、百万“候鸟”人群,都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质基础。 而电影本身,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绿色产业。上至互联网、AI、5G等高科技产业,下至教育、培训、会展、旅游等领域,都与三亚的产业发展定位相契合,稳定性也超过旅游产业。 据了解,2018年,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世界排名“一、二、三”的好成绩:一是银幕数量全球第一,已经达66000块之多;二是票房全球第二,去年票房达609亿元;三是影片生产数量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产量。今年又比去年提前24天达到了票房突破600亿元的目标,“吸金行业”实至名归。 但票房收入只是电影经济的冰山一角,电影对旅游、时尚及其衍生品生产、经营带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法确切统计。 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杰先生介绍,美国的电影票房只占到整个电影产业的30%,它主要的收入来源靠衍生品销售额。“《星球大战》从1977年第一部到2019年第十部,10部电影票房是64.9亿美元,但是它的衍生品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20亿美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动画片《冰雪奇缘》票房12.8亿美元,衍生品53亿美元。仅仅片中出现的一条公主裙,量化生产销售额已达到4.5亿美元。上海迪士尼乐园2016年6月16日第一天开业,半年时间门票销售额达到40亿元,但是其他周边产品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仅仅半年时间上海迪士尼乐园收入就达到了240亿元。 三亚人比较有体会的是,冯小刚拍摄的《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带火了三亚两个旅游景区。不单是上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三亚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剧中主角住过的房间价格,更是一度炒到数万元一晚。 电影行业本身,也有好政策“加持”。据了解,2017年3月1日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护航电影行业繁荣发展。要求农村地区全面覆盖电影放映服务,每个村每个月都要放映一场电影,还要推进电影教育进课堂。去年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文,要求3-5年内普及中小学影视教育,加一门影视课。培养公民艺术素养的同时势必也会进一步刺激电影市场、电影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对三亚来说,尽早搭上这趟班车,才能更早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