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很重要的机遇是,你很有可能面临重组或者收购,更有可能的是,把你自己变成一个整合者。 “在混乱快速的世界中,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行业重构的过程中留有余地。”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整个钢铁工业经历了从1亿吨到10亿吨的增长,所以无论有多大成就,都离不开这个时代。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他的钢铁企业依旧面临了很多诱惑,比如地产、多元化投资等等。 2019年1月,德龙刚刚重组了原世界500强企业渤海钢铁集团,也就是说,面对2000万吨的钢铁产能、3000亿的负债、1300亿的资产、7万多员工、107家金融机构,德龙经历了460多天的筹备和决策。即便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在丁立国看来,混改还是应该去大胆尝试的,“斗争不是跟别人,而是和自己,本来你可以去享受阳光、沙滩,但你要想实现最终的人生价值,一定要跟自己去斗争”。 12月8日至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本届年会以“决胜2020”为主题,董明珠、刘永好、陈东升、王石、宋志平、宗庆后等上百位企业领袖齐聚一堂,上千位行业领军者到场。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分享了渤钢混改——这40多年来最大的混改案例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挣扎、思考和经验。 2019年,大家普遍感觉很焦虑,混改这件事情德龙已经推进10个月了,但还没有完全终结,我们还在路上。 德龙是一家非常传统的钢铁企业,走过了28年,直到今天我们自己的公司还在增长。而我们面对的是天津市最大的两家国有企业,一个是渤海钢铁,另一个是天物,他们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但都没有熬过2014年、2015年非常困难的阶段,到今天也都在做混改。 我当时做这件事的时候压力很大,不仅有行业里反对的声音,还有经济界的,最反对的是我家里人,尤其是我妈。因为她最关心的永远是儿子的身体,她不关心你有多大成就和拥有财富。 混改的事情大概从2017年开始谈,到2019年我们正式签约,这个项目决策非常艰难,谈判时间很长,过程当中我其实有多少次都想放弃,时间紧又错综复杂。总的负债达到2800亿,涉及到天津市所有的金融机构,评估以后的总资产大概1300亿,我们做这件事情是切块的,就是我们接的都是钢铁资产,没有接非钢资产。这也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我是炼钢的,不是来做资本运营的。 2019年1月16日,我们开始正式签约,正式接收是2月15日,也就是情人节的第二天。第一个接收的整个渤钢系里面整合难度最大的,这家企业叫6985,在河北涉县的太行山,就是129师,当年“刘邓大军”驻扎的地方,它是1969年8月5日建的。 到12月15日基本上历时10个月了。在尽调过程当中我们组织了很多团队,包括律师、审计师。最终,实体接收了17家,大概出了200亿的现金,占到60%的股权,40%是天津市所有金融机构债转股。涉及产能1800万吨左右,这是它其中的一个业务板块。 当时签约的是我们新天钢的法人,他压力大到那一整天都在练字,只练自己的名字。他知道那天晚上要由他来代表签字,他说,“老板,签完了1800亿咱们就得认了,就得背上这个事。”所以那天晚上,就在天津五大道一个小房子里面,就这么签了。 重组完以后,德龙加上新天钢,虽然现在还没有合并,德龙是新天钢的大股东,假设两家合并了,肯定是国内和行业的前十。我也认为这是未来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很重要的机遇,不仅仅是德龙,面对2020年三驾马车,包括这些消费、技术等等,你有可能会面临重组、收购,或者是你自己变成整合者。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政府为什么会把这么复杂的国企交给我们。因为整个参与过程中有国有企业、有宝钢、河钢、首钢、鞍钢,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而这个行业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充分竞争,最终看的是能不能盈利,你盈利多少,决定你能不能走得更远。第二个就是环保的压力,所以我们把一间生产型的钢厂做成4A级景区,环保达标、超低排放这是一个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