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三家所披露的口径有所差异。据财报解释,趣店的服务用户和信也科技的活跃借款人所指期内有待偿余额的用户,而乐信的活跃用户指期内产生交易行为的用户,相比而言,乐信的统计口径更为严格。这从侧面反映出其用户增长的质量更高。 至于资产质量,一直被业内视为金融企业的生命线。逾期率水平是关键反映指标,不过由于各家的披露口径有差异,无法直接来作比较。 由于M3+(90天以上)逾期率能相对完整地反映资产的优劣变化状况,因而被业内视为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不过趣店披露的口径多为M1+和M6+,我们这里只比较下乐信与信也科技的M3+逾期率。从下图来看,信也科技的M3+逾期率水平显著高于乐信,且有波动较大,不过今年以来开始趋于平稳。而乐信的表现一直是四平八稳的,且水平一直处在1.5%以下,且呈下趋势。 综合以上表现来看,乐信的行业领先地位已经再明显不过了,为何会造成现阶段明显的分化局面?其中的内在逻辑不难理解。 从金融科技公司的典型商业模型来看,一般可以归结为资金、资产和风控这三个核心部分。当前,可谓是得优质资产者,得天下。一方面,资产质量最终决定获取资金的能力、风控的难度系数、坏账水平、以及资产的风险定价水平;另一方面,资产属性也会影响到公司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效率,比如获客渠道、获客成本、用户画像、用户资金用途、借贷周期、复借率、生命周期等,最终会反映在业绩上。 另外,现阶段行业正在逐步完成资金端的去散户化,伴随各家资金陆续对接到位,意味着资金端难有差异化的空间,也将进一步凸显资产端的优势。与此同时,监管对于资金流向的可控要求,也在推动行业玩家加码优质资产。而各家的战略和发展路径上的差异,实际上已决定了三家在资产端的竞争优势强弱。 简单回顾下各家的发展历程,拍拍贷算是国内纯线P的老字号了,主打现金贷业务,目前在向助贷转型阶段。而趣店在退出校园后,重点在现金贷业务,虽然尝试过汽车分期、在线教育等场景无果后,再到启动开放平台战略,向机构输出技术和流量能力。而乐信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分期电商业务起家,并作为国内该领域的开创者,以此为基础向多元金融业务延伸,可以说分期电商算是其根基业务,拥有天然的场景优势,今年启动新消费平台战略,聚焦在高成长的年轻群体,以锁定潜在的优质资产,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所以能看到,正是由于乐信立足消费场景,资产端的优势愈发凸显。一方面,避免了由于监管压力带来的战略调整,进而使业绩所产生的巨大波动;另一方面,用户规模迅速攀升的同时,获客成本也在下降,运营效率领先。公司的单用户获客成本由2018第四季度的346.5元下降至今年三季度的203.2元,环比减少41.4%。 实际上,公司在三季度加大了市场投入,当季销售及市场费用增加至5亿元,环比增长约56%。乐信CFO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线上广告投放带来的新客,一般回本周期为3-6个月。 同时,乐信再度调高了今年全年的促成借款预期为1150-1250亿元(年初为900-1000亿元),足见其增长潜力。 由于资产差异造成了业绩成长的分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合规成本压力,并且在这一力量助推下,行业现阶段呈现出两大明显的竞争趋势:向B端机构赋能的业务转变和资产结构的优化。 从趣店和乐信先后启动新战略,到日前拍拍贷宣布品牌升级并改名,均将接下来的业务重心指向技术和场景能力的输出。环顾行业,在去年6月,蚂蚁金服也宣布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在2018京东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金融CEO陈生强宣布金融品牌正式升级为“京东数科”,全面转型科技金融。 合规,关系到企业的存续。相关风险点,是压制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来看,当局监管更多是通过规范利率和管控资金流向这两种思路来落地。这也是为何行业在资金侧转向助贷,资产端落地场景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乐信一开始就从消费场景切入,决定其资产的风险定价优势,这从其业绩和资产质量的稳定性能看出。另外,场景的另一个价值在于稳定的获客能力,这从前面提到的用户增长趋势不难看出,同时能看到,运营效率也在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