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优化门店类型结构布局,优化商品结构。医院周边店专业药房和DTP药房均依赖处方驱动需要争取更多医保资源,但要占用公立医疗资源一定会受到严格控制,处方驱动也决定了连锁能获取的毛利空间有限,更多意义在于战略布局树立连锁专业品牌形象,社区药房更多依赖于广告与动销拉动,从商品结构上也更多中成药、大健康类产品,有相对更高的毛利空间,同时需要平衡客流与利润品类的结构组成,探索构建区别于社区医院的差异化服务和价值定位。 品种持续扩大,影响近两成药品终端市场。根据目前政策推进的情况和环境分析来看,未来4+7品种持续扩大基本上是确定的。未来可能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主要是有机会出现几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截至6月26日我们从中康开思系统中检索到1137条申请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暂时不考虑符合美、欧、日上市的等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中在评审或过评审累计超过3家的通用名有117个(表4.1),这些通用名药品涉及的全终端市场规模累计约3千亿元,约占整体市场的18.4%(中康CMH数据2018)。 未中标品牌无法进入基层,零售市场成为最后稻草。目前,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依然超过50%,但随着分级诊疗逐步推进,基层医疗市场的药品收入占比已经在显著提升,从13年到17年,基层医疗市场药品收入占比从17%上升到19%。这个比例会继续扩大。同时,从目前4+7的执行来看,基层医疗采购中标产品比例远远超过三级医院,未中标产品将不得不选择放弃基层市场,而零售渠道将在短期内成为未中标产品竞争的核心市场。 客流减少,零售药店需要重新回归到价值本质,以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粘度。从中康小票数据中可以看到,2018年零售订单数持续下滑,客单价和品单价提升带动了整体零售的增长,随着医保支付价试点的逐步深入,提价带来的红利空间将逐步减少。对于零售药店来说,提升专业化能力是一个必选项。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粘度,同时更好的和上游品牌供应商合作,选择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药,是零售药店急需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