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8日首个“4+7”中选药品处方在厦门开出到最后一个试点城市广州4月1日正式启动,“4+7”带量采购实施已经过去了近3个月的时间。 从第一批4+7采购结果就可以看到,中选的过评仿制药占88%,中选价格平均降幅达52%。而原研药专利悬崖将会倒逼原研药厂家引入更多的创新药。同时,推行医保支付通过价差的市场调节作用提升仿制药市场份额...未来,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支付三大政策组合拳,将深刻改写医药行业生态,实现医院医保总额控制的目标。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美国Medicaid 计划通过各种措施规范药企、医疗机构、药店、患者等的行为,从审批制度和流程上推动现代仿制药的发展,充分促进仿制药替代,实现节省药品支出的政策目标。 通过医保杠杆调节仿制药使用,美国仿制药占据市场接近85%的数量,但其销售额仅约为13%,剩下的原研药大部分是高价的创新药。因此当涉及到开具仿制药时,医疗支出成本大大降低,预计每年为美国药品支出节省额超过3000亿美元。 4+7带量采购政策从今年4月份正式落地执行,首批25个品种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激烈变化。随着通过一次性评价品种的持续增加,会有更多的品种可能被纳入带量采购的范畴,通过对第一批品种的市场变局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的市场预期做出准确的判断。 4+7城市销量增长乏力,非4+7城市销量增长强劲。第一批带量采购涉及的25个通用名药品在非4+7城市的总销量增长明显,但在4+7城市没有明显增长(图2.1)。 事实上,在4+7城市医院市场这些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可能被其他品种替换,因此销量增长明显低于非4+7城市,未来这些品种在4+7城市医院市场的总体规模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4+7城市总销量存量市场向中标品牌转移效果明显,非4+7城市未中标品牌贡献销量的增量来源。这些带量采购品种在4+7城市医院市场中标品牌替换未中标品牌效果明显,中标品牌销量增长基本抵消未中标品牌销量下降(图2.2),但在非4+7医院市场未中标品牌的总销量增长明显,而中标品牌的总销量无明显增长(图2.3); 目前这些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在医院市场总体销量的增量来源于未中标品牌在非4+7城市的增长,而中标品牌的增长只是存量市场的转移。 4+7城市医院市场格局巨变。目前来看,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在4+7城市医院市场。仿制中标的品牌总体销量份额从2018年4月的14.5%提高到2019年4月的44.5%,原研未中标同期的总体销量份额从45.6%下降至33.1%,仿制未中标同期的总体销量份额从35.6%下降到17.8%(图2.4)。 零售市场销量增长乏力,医院销量存量市场流出暂未体现。带量采购产品在零售市场总体销量没有明显增长,不管是4+7城市还是非4+7城市,甚至在销售环比有疑似下降的趋势(图2.5)。 目前医院市场的存量并没有因为带量采购而明显流出到零售市场,甚至可能有从零售市场回流至医院,或者这些4+7品种在零售被替换成了其他品种。 4+7城市中标品牌零售销量下降。在4+7城市零售市场中标品牌有因为巨大价差部分下架情况,导致4月销量同比下降大约42.4%,未中标品牌下降2.5%(图2.6);在非4+7城市零售市场中标品牌的销量4月同比增长4.7%,未中标品牌下降1.5%(图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