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新华社】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走来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12-09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12月8日,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参与的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发布成果,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1988年,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的村民在修建羊圈时发现大量碎骨化石。后经多次系统发掘,一个研究人类演化的“宝库”逐渐揭开面纱。华龙洞遗址是继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大致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演化历程。例如,在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华龙洞人生活在约30万年前,这一时期正是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

  “同时,华龙洞遗址发现的化石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还有保留了完整人类头骨和下颌部的珍贵化石。这些都令华龙洞遗址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院士说。

  2015年,华龙洞出土了一件完整人类头骨,研究人员复原了她的容貌,发现这个13岁左右的“东至姑娘”长得有点“现代”:凹陷的眉间、较深的泪腺窝等。她还有和现代人相似的下巴,而下巴被认为是现代人的标志性特征。

  “呈现这么多现代人面部特征的古人类化石,此前在中国乃至东亚同时期人类化石记录中从未有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介绍,这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大约30万年前已经在华龙洞率先发生,比以往认知提早了8万年至10万年。

  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化石,400余件石制品,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大熊猫、剑齿象等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发掘成果显示,当年华龙洞附近很热闹。

  “有老有少20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此,他们捕猎、采摘果实,各有分工,甚至还辟出专门的餐厅。”吴秀杰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介绍,华龙洞遗址距离发现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的马鞍山和县、南京汤山等地都很近,说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物种丰饶,适宜人类生存、繁衍。

  “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华龙洞遗址将持续给出有力实证。”徐星说,科研人员正在抓紧对出土化石进行多学科研究,未来还将逐步扩大发掘范围,为探索人类起源、演化之谜给出更多“中国答案”。

  华龙洞遗址洞口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华龙洞遗址2015年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及其复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华龙洞遗址2024年出土的人类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人类从何而来,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重要课题。12月8日,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参与的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发布成果,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华龙洞遗址为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演化过程提供了哪些重要支撑?1988年,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的村民在修建羊圈时发现大量碎骨化石。后经多次系统发掘,一个研究人类演化的“宝库”逐渐揭开面纱。华龙洞遗址是继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大致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演化历程。例如,在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华龙洞人生活在约30万年前,这一时期正是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同时,华龙洞遗址发现的化石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还有保留了完整人类头骨和下颌部的珍贵化石。这些都令华龙洞遗址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院士说。为何判断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长相是关键!2015年,华龙洞出土了一件完整人类头骨,研究人员复原了她的容貌,发现这个13岁左右的“东至姑娘”长得有点“现代”:凹陷的眉间、较深的泪腺窝等。她还有和现代人相似的下巴,而下巴被认为是现代人的标志性特征。“呈现这么多现代人面部特征的古人类化石,此前在中国乃至东亚同时期人类化石记录中从未有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介绍,这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大约30万年前已经在华龙洞率先发生,比以往认知提早了8万年至10万年。当年华龙洞人的生活怎么样?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化石,400余件石制品,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大熊猫、剑齿象等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发掘成果显示,当年华龙洞附近很热闹。“有老有少20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此,他们捕猎、采摘果实,各有分工,甚至还辟出专门的餐厅。”吴秀杰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介绍,华龙洞遗址距离发现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的马鞍山和县、南京汤山等地都很近,说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物种丰饶,适宜人类生存、繁衍。“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华龙洞遗址将持续给出有力实证。”徐星说,科研人员正在抓紧对出土化石进行多学科研究,未来还将逐步扩大发掘范围,为探索人类起源、演化之谜给出更多“中国答案”。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