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一个失独妈妈决定把女儿做成AI(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0-01-16

  陈瑾的影音资料存在于智能手机录制的一些生活片段里,它们数量不多,并且大多有嘈杂的环境音。所有的片段加在一起,能够提取出来投入训练的语料,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这让AI训练变得难度极大。

  和孩子一样,机器的学习也需要成长的时间。李杨是一位职场母亲,直到孩子生病,她才开始和女儿朝夕相处。她觉得自己对女儿的了解只有10%,而影像音频记录下来的陈瑾更少,只有5%。

  如果做一个类比,「虚拟陈瑾」是类似微软小冰或Siri的存在。当输入的语言超过AI的理解范围时,它会检索一个最接近的回答,然后反馈回去。聂再清团队担心,这种随机性会在一些情况下冒犯到李杨和她的家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李杨和丈夫把女儿生前感兴趣的话题逐一列下来:吃播,大提琴,文具,咖啡,美食……然后科学家们会在这几个领域进行强化训练,保证虚拟陈瑾的回答是可控的。

  但李杨说,就像孩子也会叛逆一样,她不在乎虚拟陈瑾偶尔的「冒犯」。陈瑾有时也会开玩笑地给妈妈「比中指」,李杨觉得这是成长期孩子最正常的表现,把她当成朋友了,才会这么做,「毕恭毕敬反而假了。」

  在孩子离去后,李杨总觉得家里空空的。她觉得自己早起梳妆的时候,总该有一个女儿的声音在那里和她聊两句,但现在没有了。晚上回家的时候,也总该有一个小女孩在那里,跟她叽叽喳喳说班里的八卦,现在也没有了。

  骤然停摆的不止是陈瑾的人生,也是整个家庭的生活。电影《地久天长》里有一句台词,是失独家庭共通的感受,「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变老。」对于李杨而言,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回离开的女儿,也找回失去的秩序感。

  阿里发起的研究机构罗汉堂方面认为,今天的技术可以实现声音还原,未来可能就是影像还原,当这种虚拟的陪伴愈发真实,对于疗愈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

  归根结底,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挚爱的离去?是直面丧失,经过时间的流淌和恒久忍耐,重新面对生活;还是借助技术,永久地让亲人以虚拟的方式停留在身边?

  但李杨认为,弥补遗憾是次要的想法,她首先认定了,这是一种疗愈的手段,和去看心理医生、去旅行消遣一样,最终目的是帮助整个家庭慢慢愈合,只不过用了新方法而已。

  在阿里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两大门派联手讨论后,大家决定先无限期地暂缓交付AI产品给李杨。与此同时,他们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帮助李杨合成了一段女儿的语音。

  和李杨原先想象的不同,第一阶段的产品是一条长达20秒的音频,存在天猫精灵里。团队提取了陈瑾的音色,李杨可以通过语音唤醒智能音箱,播放女儿的朗读。

  交付的那天,上海天气很好,是冬日里难得的晴天。阳光透过梧桐的叶子,落在桌椅和音箱上。女儿的声音放了出来,在这个不足50平的空间里回荡。

  那是陈瑾写的一篇作文,记录了她和妈妈一起去爬山的故事。女孩爬到山腰时,筋疲力竭,想要半途而废下山回家,此时「妈妈微笑着,意味深长地回答道:『孩子,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成功在于坚持,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只要你坚持,尽快一定可以爬上山顶的!』」听了母亲的鼓励,女孩「再一次燃起了斗志,拉着妈妈的手一个劲地往上冲,一再咬牙坚持,用尽了我体内的洪荒之力。最后终于登上山顶,我激动得手舞足蹈,又蹦又跳,俨然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

  团队原本担心,时隔几个月后重新听到女儿的声音,会对李杨造成情绪上的冲击。但当音频播完后,她只是以平静的语气说,这条音频开头的语气,和女儿几乎一样。

  对于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尽一切可能去留下亲人的痕迹,是一种本能。在新的方法可以「复原」亲人前,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是在世者们的寄托。

  比如陈瑾的手机。桌面是《千与千寻》的一张截图:千寻一个人站在桥上,只留一个背影,面前,是高耸的油屋。生病之后,她才换上这张桌面,李杨想,这是一种只有女儿才懂的孤独。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