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制造业数据不尽如人意,且美债收益率曲线多次出现倒挂引发衰退担忧,但其影响并未传导至就业和消费。只要贸易形势不急转直下,企业仍将维持稳定的资本支出。IMF2019年10月将美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测上调至2.1%,这仍是可观的数字。2020年美国经济还可能受到基建投资上升的刺激。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时作出了几项关键承诺,包括减税、针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战、医保改革、沿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目前只有最后一个目标尚未启动。 尽管美联储预计2020年将按兵不动,并预计未来三年(2020~2022年)的利率水平分别为1.5%、1.9%、2.1%,但美联储的预测很少精准,2018年底时预计2019年将加息一次,但当年连续三次降息。多数机构认为,假设2020年局面不出现恶化,需要降息1次;而如果情况差于预期,则需要降息至少3次。如果美联储继续降息,那么2020年6月、7月、9月的议息会议料将是降息窗口。 德国推出额度达到150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除非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第一,全球贸易局势彻底冰封、金融海啸爆发并致使德国经济崩盘,工业订单、出口均下降10%以上,且GDP萎缩超过5%;第二,德国抛弃自己优良的历史传统,不再执着于对财政平衡(“黑零”)的刚性追求,转而效仿美国疯狂举债;第三,支离破碎、各自为政的德国议院各党派放弃立场,联合起来废除基本法中的“债务刹车”法案。以上任何条件发生的概率都极低。 主流观点预测2020年欧洲央行将按兵不动。2019年9月,欧洲央行宣布“降息+重启QE+分级利率”三项决定,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任期的最后一刻再度震惊世界。分级利率制度旨在缓解负利率下,降息对银行业盈利的不利影响。对银行持有的超额流动性——超出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量,有一部分免于负利率(-0.5%)的惩罚,免除的部分享受0利率。各界认为欧元区货币政策宽松已达极限,但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缺位将央行推至风口浪尖,由于后者出现实质性改变的可能性仍很低,欧元区将难以摆脱对于负利率政策的依赖。 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将超过5岁以下的人口。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全球人口总数呈现出的趋势是:总人口不断上升,5岁以下的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65岁人口可能会达到25亿,近四倍于5岁以下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强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政府在养老方面的支出将会不断增长,而工作和缴纳税收的人口比重却在下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稳增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尽管GDP翻番目标只要5.6%左右的增速便可实现,但要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就业稳定,不能让经济失速。 预计在趋势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国际与国内不利因素强化的作用下,2020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回缓,但在“六稳”举措进一步发力、改革红利进一步显化、逆周期政策加力提效的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将持续显现,2020年GDP增速将在6.0%附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考虑到经济增速面临的下行压力,“稳增长”需要宏观杠杆率的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一方面,未来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政府部门杠杆率相应会有所上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降准效果将逐步显现,企业贷款会更加积极。当下更多挑战在于结构性去杠杆,即在整体杠杆率稳定的背景下逐步压降国企和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即如何取得“稳增长”与“稳杠杆”之间的平衡。 2019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0.2%。房地产投资仍然是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和整体经济的压舱石之一。2000年至今,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略有波动,但从未出现过负增长。 2020年,中国楼市既要坚持“房住不炒”,不刺激楼市以免房价大幅波动,同时也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不宜加码调控来抑制楼市需求,在这个双重目标之下,国内房地产投资无望出现大幅增长,但也不会出现猛然下跌的情形。保持平稳发展,维持在6%~10%的增长区间应是各方期望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