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苹果MR专题报告:XR%20iPhone时代将至把握MR创新成长机遇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4-13

  XR(Extended Reality 扩展现实)是 VR(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 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和 MR(Mixed Reality 混合现实) 的集合。VR强调沉浸式虚拟世界体验,AR强调在现实世界中迭加信息, MR 则强调现实和虚拟世界交互混合,可以认为是 VR 从封闭式虚拟世 界向现实世界融合的拓展形态。VR 的应用和技术都较 AR 更为成熟,同 时,未来 VR 向 MR 混合现实形态升级也是确定性趋势。

  品牌厂商争相入局,VR 新品加速推出。Quest 2 于 2020 年发布后,凭 借其硬件升级与高性价,在疫情宅家期间快速热销,带动 VR 产业链各 环节成熟度快速提升。2021 年 Quest 2 销量达 880 万台,约占全球 VR 硬件出货量的 86%,Quest 2 的放量增长标志着 VR 完成了从 B 端向 C 端的突破。据 Wellsenn 数据,2022 年由于消费环境低迷,加上 Quest 2 上市时间较久,而 Quest Pro 新品定价较高销量有限,全年全球 VR 销 量约为 986 万台,同比-4%;2023 年在行业多款新品推动下将恢复高增 长,预计全年销量达到 1250 万台,同比+27%。创新产品推出节奏加快, 22 年创维 PANCAKE 1 系列、Meta Quest Pro、Pico 4 等多款新品相继 上市,索尼 PS VR2 已于 23 年 2 月正式发售,23 年苹果 MR 等新产品 亦将推向市场,苹果 MR 的推出有望刷新大众对 VR 的认知,根据 Wellsenn XR 数据,2025 年全球 VR 头显销量预计达 3500 万台, 2022-25 年 CAGR 达 53%。

  行业驱动因素一:硬件终端升级。 1)轻薄化:Pancake 在 VR 轻薄化方面具备显着优势,22 年在多款新 品上得到应用,主要通过光学折返压缩 TTL 达到减重降体积的目的。除 了轻薄化,预计 23 年各厂商 Pancake 方案还将在鬼影率降低、屈光设 计等方面进行优化。 2)视觉体验:分辨率方面,当前 4K 已成为标配,部分产品甚至高达 5-12K,苹果 MR 分辨率预计为 8K;显示屏方面,Fast-LCD 仍是主流方案,苹果 MR 则将搭载亮度和清晰度均更优秀的 Micro OLED,未来 Meta、索尼、Pico 等品牌高端产品有望搭载 Micro OLED,而 MiniLED 作为性能成本折中方案有望在中低端产品得到广泛应用;IPD 瞳距调节 亦是 VR 升级重点,技术迭代有望实现无极+自动+单目独立调节,显着 提升用户瞳距调节精确度,优化视觉体验。此外,眩晕感是 VR 常被诟 病的问题之一,核心原因在于辐辏调节冲突(VAC)和信号传输延迟, 前者主要通过变焦或全息显示解决,后者可通过移动边缘计算优化,但 目前技术尚不成熟。

  3)感知交互:视觉交互方面,全彩透视已成为新趋势,产品包括 Quest Pro、Pico 4、奇遇 MIX MR 等,苹果 MR 亦有望搭载,基于全彩透视, VR 在游戏、社交、办公等场景的 MR 效果将有效提升;手部识别方面, 目前大部分新产品均已标配 6DoF,而裸手交互虽然能提升沉浸感,但 其准确性、仿真性和交互范围等仍有较大优化空间;眼动追踪在注视点 渲染和眼动交互等方面具备广阔应用空间,但目前渗透率仍较低;此外, 面部追踪、触觉、腿部追踪等亦是 VR 感知交互升级的重要方向。

  行业驱动因素二:内容生态拓展。 1)目前消费端以游戏为主,泛娱乐、泛社交应用打开空间上限。VR 应 用主要以消费级场景为主,其中又以游戏、直播和影视为主流, 2020 年全球 VR 市场游戏领域用户人数占比约 50%,直播和影视占比分别为 20%和 17%。从平台来看,Steam 平台起步较早、开发者众多,是目前 VR 内容的主流平台,其中 Steam VR 硬件中 Quest 2 以 45%的份额占 据主导(2023 年 2 月数据);SideQuest 是 Meta Quest 的第三方平台,因 Quest 平台审核机制较严格,开发者更多将应用程序投放至 SideQuest;Pico 游戏端主打精品战略,同时背靠字节跳动开拓直播应 用,联合迪士尼、环球等好莱坞电影公司发力 VR 影视内容。整体而言, 尽管优质游戏内容是催化 VR 消费市场的核心因素,但目前尚未出现超 越普通游戏的现象级 VR 游戏产品且游戏群体本身规模有限,随着各大 厂商逐步推进 VR 泛娱乐、泛社交应用创新,VR 消费级市场有望持续打 开。 2)B 端应用具备想象空间。长期来看,VR 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具 备较大想象空间。教育方面,能通过 VR 提供强交互的教学资源、进行 模拟实验,还可应用于 VR 驾驶实训等多个场景;医疗方面,目前 VR 在医疗诊断、手术模拟、医疗护理保健和医疗培训已有相关的应用案例; 工业方面,VR 或可应用于模拟高危试验、远程工业协作等。综上,当 前 B 端应用规模尚小,随着 VR 往 MR 拓展,感知交互体验不断强化, VR 属性有望从纯娱乐向生产力工具转变,B 端应用具备较大想象空间。

  行业驱动因素三:AI+VR/AR 加速落地。 1)内容端:AIGC 有效降低内容生成成本,加速生态应用落地。随着 AI 技术持续突破,AIGC 在 XR 内容生成的应用有望迎来快速发展,AIGC 通过 AI 技术快速生成虚拟数字图像/音视频,用户甚至可通过文本语义 快速创建自己的虚拟空间,内容生成门槛和成本显着降低,教育、办公、 社交、旅游等生态应用边界持续拓宽,驱动 XR 快速发展。 2)硬件端:AI 算法有望持续提升 XR 感知交互体验。全彩透视是 VR 向 MR 发展的必备功能,AI 可基于图像渲染、立体几何重建和深度理解 高效还原真实环境,解决图像畸变失真等问题。AI 算法亦有望优化眼动 追踪、裸手交互、面部识别等多种感知交互效果,甚至加速 XR+脑机接 口交互方式的落地,持续提升 XR 感知体验。 3)AI+VR/AR 多模态交互:4 月 11 日 Innovative Eyewear 发布首款支 持 GhatGPT 的智能眼镜应用程序 Lucyd,是 AI 在 VR/AR 应用端的重 大突破,将显着提升语音交互效果。此外,若结合 Meta 发布的首个可 “任意图像分割”的基础模型 Segment-Anything Model(SAM),VR/AR音频/图像/视频多模态交互空间有望快速打开,推动 AI+VR/AR 加速落 地。

  VR 终端品牌格局:Meta 全球第一,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潜力较大。 1)全球市场:Meta 稳居第一。2013 年 Meta Rift 产品问世开启了 VR 行业的民用元年,随后微软、索尼、HTC 等各大厂商纷纷入场布局。根 据 Counterpoint 数据,20Q4 Meta 市占率从 29%跃升至 74%,主要由 其爆款新品 Quest 2 贡献。根据 Wellsenn 数据,2022 年 Meta 和 Pico 全球出货量分别为 790 和 98 万台,市占率分别为 80%和 10%,Meta 龙头地位稳固,Pico 实力初显。随着索尼 PS VR2 发售和苹果 MR 面世, VR 行业预计将迎来格局变化。 2)中国市场:Pico 崛起将带来国产产业链成长机遇。由于 Meta 并未 在中国发售,Pico、大朋 VR 等国产厂商占据国内主要市场,根据 IDC 数据,20Q2、Q3 大朋 VR 连续两季度中国区市场份额第一,但 20Q4 被 Pico 反超。21 年 Pico 新品 Neo3 和 22 年新品 Pico4 均获得较好的 市场反馈,22 年国内市占率维持在 60%以上,领先其他众多国产厂商。 Pico 作为国内 VR 龙头,在硬件(Pico 4)+生态(背靠字节)同步升级 和海外拓展的驱动下,未来 Pico 全球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并进而带来 本土 VR 产业链的增量机遇。

  VR 产业链:芯片、屏幕成本占比较高。VR 产业链主要包括核心器件、 感知交互、整机组装、配套外设、软件、终端产品和内容生态等,其中, 硬件产业链中芯片、屏幕等成本占比较高。 1)芯片:整体占比约 30-45%,包含 SoC 芯片、存储芯片、电源管理 芯片、蓝牙芯片、WIFI 芯片等,其中 SoC 占比约 50%,目前高通 XR2 芯片优势明显一家独大,苹果 VR 芯片的推出或将打破这一局面; 2)屏幕:采用 Fast-LCD 的产品屏幕成本占比在 20%左右,根据 AR 圈 数据,采用 Micro-OLED 的苹果 MR 屏幕成本占比将提升至 40%; 3)光学:采用菲涅尔透镜方案的 Pico Neo3 光学成本仅 2%,而采用Pancake方案的Pico 4和Quest Pro光学成本达12%和8%,歌尔股份、 舜宇光学等厂商均为 Pancake 模组供应商; 4)摄像头:成本占比 10%-15%,未来全彩透视、眼球追踪、面部识别 等升级都将推动 VR 摄像头量价齐升; 5)结构件:包括内部精密结构件和外壳注塑件等,成本占比约 4%,苹 果 MR 中合金大结构件成本相对较高,占比预计 13%。国内厂商包括长 盈精密、领益智造、蓝思科技等; 6)整机代工:成本占比 5%左右,歌尔是 Meta、索尼、Pico 的核心代 工厂商,在中高端 VR 头显代工市场占据 80%份额,立讯则有望成为苹 果 MR 代工厂商。

  苹果布局 VR/AR 多年,苹果 MR 有望开启 XR 的 iPhone 时代。苹果在 VR/AR 领域已有多年布局,2010 年以来陆续收购或投资了多家面部识 别、手势识别、眼动追踪、VR/AR 光学、VR 生态相关企业,苹果 MR 自 2016 年项目启动至今已打磨七年之久,有望开启 XR 的 iPhone 时代, 成为继 iPhone、iPad、Mac、iWatch 之后全新现象级终端,引领 XR 技术 升级新趋势。预计将于 2023 年发布的首款苹果 MR 主要面向高端客户/ 开发者(售价预计 3000 美元左右),第二代平价版苹果 MR 有望于 24H2 推出(售价预计 1500 美元左右),价格下行迭加性能迭代,苹果有望迅 速成为 XR 行业领导者,带动产业链核心标的深度受益。

  首款苹果 MR 集齐多项前沿技术,感知交互&生态为核心看点。光学显 示方面,苹果 MR 将采用 Pancake+Micro OLED 方案、IPD 单目独立调 节方案,提供更高的视觉舒适度;感知交互方面,15 颗摄像头+全彩透 视配臵,支持 AR 和 VR 模式平滑切换,或通过“手势交互+眼动追踪+ 指环”技术串联实现无手柄操作,有望刷新大众对于 XR 感知交互的认 知;芯片方面,苹果 MR 预计采用双芯片设计,M2 系列将带来强大性 能加持;内容生态方面,3D 通话、苹果生态多设备互联、AIGC 应用等 均为核心看点。

  Pancake 逐步成为主流光学方案,苹果 MR 有望搭载。VR 光学沿着“非 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Pancake”路径发展,此前菲涅尔透镜方案因 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而成为主流方案,Quest2、PicoNeo3、爱奇艺奇遇 3 等热门产品均采用菲涅尔方案。然而,相比于菲涅尔透镜方案, Pancake 方案优势明显:1)轻薄化,采用多镜片折迭光路设计有效减 小镜片组厚度,实现 VR 头显轻薄化,厚度较菲涅尔方案较小 50%+, 重量减轻 30%+;2)可提高边缘成像质量,降低图像畸变;3)支持屈 光度调节,一般可支持 0-700°屈光度调节,单透镜菲涅尔和非球面方案 均无法实现屈光度调节。Pancake 方案正逐步成为主流 VR 光学方案, 创维 Pancake 1、Pico 4、Quest Pro 等新品均采用 Pancake 方案,根 据 VR 陀螺统计,2022 年 VR 新品配备 Pancake 方案占比接近 60%。 此外,待发布的苹果 MR 预计也将搭载 Pancake 模组。

  Pancake 将从落地应用向深度优化发展。Pancake 方案轻薄化优势显着, 但仍存在一定缺陷:1)光学效率较低:理论最高光效为 25%,菲涅尔 方案光学效率可达 90%;2)视场角较小:Pancake 方案压缩了 TTL 总 长,也因此压缩了透镜直径,导致视场角相对较小;3)成本较高:光学 膜材料成本较高,且光学效率较低需要使用高亮度屏幕,也会增加成本。 2022 年是 Pancake 方案 VR 产品密集发布的一年,目前各厂商 Pancake 折迭光路设计差异明显,光学传递函数、鬼影率降低、屈光度设计、视 场角等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预计 2023 年 Pancake 将进入第二阶段, 从落地应用向深度优化演绎。

  可变焦是 Pancake 方案升级方向之一。Pancake 采用多透镜折迭光路 设计,可通过调节透镜焦距实现屈光度调节,还可通过动态变焦解决 VAC(视觉辐辏调节冲突)问题。正常情况下眼睛的辐辏和调焦功能是 相互协调的,然而在使用 VR 设备时,屏幕光线没有深度信息,眼睛焦 点定在屏幕上,辐辏和调焦的位臵发生了分离,从而产生视觉辐辏调节 冲突,引发视觉疲劳、晕眩等问题。解决 VAC 问题的路径包括两种,一 是在画面中加入深度位臵信息,二是通过光学可变焦设计实时改变焦平 面,使二维屏幕产生三维景深以协调辐辏和调焦。目前可变焦设计可以 分为机械式变焦和电子变焦:机械式变焦通过在 Pancake 模组中加入电 机和伸缩齿轮等器件,结合眼球追踪算法,可实现无极变焦调节;电子 变焦则采用液晶透镜替代机械零件,通过调整折射率调节焦距。电子变 焦的变焦速度和变焦范围都更优,且压缩了光学模组体积,但相比之下, 机械式变焦技术成熟度更高、成本较低,中短期内普及应用可能性更高。

  苹果拥有多项可变焦专利。1)“相机聚焦和稳定技术”:通过音圈马达制动器组件以提供自动对焦功能(AF);2)“超级变焦功能”:通过计算 机模拟现实技术(CGR)以特定的倍率放大显示三个位臵的图像;3)“基 于视网膜原理的动态变焦”:利用曲面镜反射使得头显光源更好地被人眼 接收,实现 AR 效果。

  苹果 MR 发布+屏厂扩产,Micro OLED 有望加速渗透。Micro OLED 优 势明显,我们认为后续苹果 MR 催化迭加屏厂产能落地,Micro OLED 有望加速渗透并在未来 2-3 年内成为主流显示方案之一。 1)苹果 MR 发布:2023 年即将发布的苹果 MR 将搭载 Micro OLED 屏 幕,有望引领 XR 产品新趋势,带动 Meta、Pico、索尼等头部品牌应用 高端 Micro OLED 屏幕,目前 Meta 已在与 LG、海力士等厂商合作开发 Micro OLED 显示屏。 2)屏厂扩产,成本下探:现阶段索尼是商用 XR 头显 Micro OLED 主要 供应商(苹果 MR 的 Micro OLED 屏幕将由索尼提供),其他厂商亦在积 极扩建 Micro OLED 产能。海外大厂方面,三星 Micro OLED 产线 年进一步扩产;LG 正与 Meta、海力士合作开 发 Micro OLED 面板,计划用于 Meta XR 产品;Kopin 在国内的两条新 建产线 年起陆续投产。国内方面,京东方二期产线 月建成,年设计产能 523 万片;TCL 子公司华星光电 8 英寸产线在建, 达产后每年可供应 62.4 万台 XR 设备;清越科技将使用 IPO 募投资金扩 建 Micro OLED 产能。随着 2024 年起各大厂商 Micro OLED 新建产能 逐步落地,Micro OLED 成本有望逐步下探,驱动 Micro OLED 在 XR 领 域的加速渗透。

  IPD 调节是 XR 设备的必备功能。IPD(Interpupillary Distance 瞳距) 调节的作用与肉眼立体视觉有关,基于双眼观察到的图像,大脑会根据 自身特定 IPD 进行计算从而实现清晰的 3D 成像。使用 XR 的理想状态 是人眼瞳孔中心、透镜中心、屏幕(分屏后)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若瞳 距不匹配,则会影响大脑的深度感知准确度,导致晕眩、眼睛疲劳等问 题。因此,XR 需要通过调节透镜的“瞳距”使之与人眼瞳距重合,同 时使用软件调节画面中心,确保三点一线从而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IPD 调节沿着“分段无极、手动机械自动电机驱动、双目一体单 目独立”路径升级。 1)分段无极:相比于分段式调节,无极调节的调节范围更大,且线性 调节显着提高了瞳距匹配精确度,目前采用无极调节的产品包括奇遇 3、 Pico 4、Quest Pro、索尼 PSVR2 等,已部分取代了分段调节方式。 2)手动机械自动电机驱动:现有的 IPD 调节中,多数通过拨动旋钮/ 档位实现手动 IPD 调节,22 年发布的 Pico 4 和 Pico 4 Pro 开始采用电 机驱动方式,电机驱动工作原理是通过丝杠上左右两边相反的螺纹,电 机驱动传动轴转动,左右滑块通过丝杠螺纹进行对称性反方向移动。此 外,Pico 4 Pro 还可进行自动 IPD 调节,实现 IPD 自动调节需要在眼球 追踪基础上通过算法计算出瞳距信息,传输至 IPD 调节系统使微传动装 臵自动调节对合人眼。自动电机驱动 IPD 调节的精确度和便捷性更高, 是未来 IPD 调节升级的核心方向。 3)双目一体单目独立:目前已量产的 VR IPD 调节系统均为双目一体 调节,存在不能够适应个性化瞳距设臵的缺陷,单目独立调节可以进一 步提升精确度,苹果 MR 有望首发搭载。

  苹果 MR 或将搭载无极+电驱自动+单目独立 IPD 调节系统。苹果在 XR 头显 IPD 调节方面已有多年技术积累,2021 年以来苹果发布了多个 IPD 调节相关的专利,例如根据使用者鼻子相对位臵调整左右镜头模块以适 应瞳距,抑或配备光学模块定位系统,根据用户眼睛位臵信息自动调整 光学模块位臵以实现 IPD 调整等。基于专利信息我们预计苹果 MR 将搭 载无极+电驱+自动 IPD 调节系统,此外根据 AR 圈信息,预计苹果 MR 将成为首个实现单目独立 IPD 调节的 VR 头显。综上,苹果 MR 的 IPD 系统或将配备当下最前沿的 IPD 调节功能,未来苹果 MR 的上市有望加 速 XR 头显 IPD 系统“分段无极、手动机械自动电机驱动、双目一 体单目独立”的升级进程。

  苹果 MR 或支持全彩透视,AR/VR 模式平滑切换为亮点。XR 透视分为 光学透视(OST)和视频透视(VST)两大类,由于光学透视的光路设 计复杂以及光学零部件成本造价较高等原因,目前 VR 主流透视方案为 视频透视。视频透视又分为黑白透视和全彩透视,黑白透视下数字内容 与物理背景存在明显脱节感,难以实现真实世界交互融合,全彩透视包 括透视、空间锚点、三维重建和环境理解四个环节,能够实现更高精度、 色彩更丰富的画面效果,因此对硬件和算法的要求都比黑白透视更高。 早期的 VR 头显一般搭载 4 颗摄像头用于空间定位跟踪,部分产品如 Quest 2、Pico Neo3 支持黑白透视功能,22H2 以来多款新品开始搭载 全彩透视摄像头,包括创维 Pancake 1 Pro、Pico 4、Quest Pro、奇遇 mix 等,全彩透视有望成为 MR 标配。即将发布的苹果 MR 或搭载 15 颗摄像头并支持全彩透视,可实现 VR 和 AR 两种模式,与现有产品快 速切换的方式有所区别,苹果 MR 用户可通过转动特定旋钮,在 VR 和 AR 模式间进行渐进式平滑切换。

  手势交互持续升级:手柄交互裸手交互手部配件交互。 1)手柄交互:是现有 VR 产品的基础配臵,且逐步从 3DoF 升级至 6DoF 标配,具备三维空间交互特性,能满足基本游戏和社交要求。 2)裸手交互:裸手交互不受手柄限制,提供更自然和沉浸式交互体验, 是现阶段 VR 产品手势交互的主要升级方向。Meta 在 2022 年 4 月发布 了裸手交互 2.0 版本,支持鼓掌和其他手遮手交互,支持识别捏、抓、 戳等手势。 3)手部配件交互:随着手势交互持续升级迭代,部分 VR 企业开始推出 手部追踪配件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手部动作识别,例如,HTC 于 22 年 3 月推出了腕式追踪器 VIVE Wrist Tracker,苹果、Meta、谷歌、微软等 也在 VR 手套、指环等方面有所布局。

  苹果 MR 或通过手势+指环实现无手柄交互。苹果在 2013 年和 2019 年 先后收购了 PrimeSense 和 Ikinema,布局动作捕捉、手势识别领域, 近年苹果公布了裸手交互、指环、手套等多项手势交互专利,指环方面: 1)“皮肤接触检测”:可实现移动光标或指针、调整控制设臵、打开文件 或文档、查看菜单、进行选择、执行指令等操作;2)“基于自混合干涉 测量法(SMI)的手势追踪指环”:指环外壳内臵多个 SMI 传感器,通过 发射一组或多组电磁辐射束以追踪周围不同方向的手势,如捏合、缩放、 旋转等;3)“带有可拉伸带的织物类物品”:集成一系列传感器,可用于 测量血压、呼吸率、血氧和心电图等数据。苹果 MR 或将采用手势+指 环实现手势交互,结合眼动追踪功能,可实现“鼠标”效果,无需手柄, 未来还有望拓展“隔空打字”功能,此外,指环或具备测量血压、血氧、 心电图等健康检测功能。

  眼动追踪具备广阔应用场景,有望成为 XR 标配功能。目前 VR 眼动追 踪搭载率仍较低,具备眼动追踪功能的产品包括 Pico 4 Pro、Quest Pro、 创维 Pancake 1 Pro 和索尼 PSVR2 等新品。眼动追踪在 XR 领域具备 广阔应用场景,有望成为 XR 标配功能,眼动追踪可用于硬件升级、感 知交互和用户信息识别分析: 1)硬件升级:a)提升舒适度:眼动追踪可以与 IPD 电驱调节和可变焦 显示完美结合,实现自动 IPD 调节和自动变焦(解决 VAC 问题),此外, 眼动追踪还可通过定位辅助、滑动补偿等提升舒适度;b)注视点渲染: 根据眼动追踪获取的人眼信息,对中央凹视野区域进行高清渲染,降低 周边视野渲染率,符合人眼对焦特点,保证画面清晰度的同时大幅降低 GPU 负荷。 2)感知交互:a)眼动交互:可取代手柄激光指针需求,支持注视瞄准、 定位、高亮显示等功能,与手势交互结合可显着提高交互体验;b)虚拟 社交:实现用户眼部细微变化的复刻,强化虚拟社交线)用户信息识别分析:a)身份识别:加入虹膜识别,可应用于账号登 陆、移动支付等安全性身份识别;b)用户分析:基于眼动追踪提供的瞳 孔测量信息深入分析用户行为,在培训和游戏等有广阔应用前景。

  苹果 MR“眼动+手势”技术串联和虹膜识别为亮点。苹果布局眼动追踪 技术多年,2017 收购了眼动追踪领先技术商 SMI(SensoMotoric Instruments),此后推出多项眼动追踪相关专利,包括使用眼动追踪装 臵捕捉用户的注视输入、基于注视点渲染的视频编码系统等。XR 头显 主要通过利用红外光源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眼部图像特征,精确计算 视线方向或注视点位臵来实现眼动追踪,苹果 MR 预计采用 2 颗摄像头 +传感器来完成眼动追踪。苹果 MR 眼动追踪包含两大亮点:1)Quest Pro 等支持眼动追踪的 VR 产品并未实现眼动追踪和手部追踪技术串联,苹 果 MR 或将开创“眼动+手势”无手柄交互先河。2)苹果 MR 将加入安 全级别更高的虹膜识别技术,实现安全支付验证解锁功能。

  苹果 MR 面部识别、腿部追踪等交互功能亦是亮点。在感知交互领域, 苹果 MR 除了全彩透视、手势交互、眼动追踪之外,面部追踪、腿部追 踪、语音交互、AIGC 等交互功能亦是亮点。苹果布局面部追踪十余年, 2010 年起陆续收购了多家面部追踪技术厂商,iPhone 的 Memoji 及 Animoji 或将应用于苹果 MR,结合手势识别、眼动追踪和腿部追踪技术, FaceTime 虚拟视频会议将实现用户面部和全身的高仿线 芯片:苹果 MR 采用双芯片设计,M2 系列加持

  高通 XR2 为主流 XR 芯片,升级版本 XR2+Gen1 性能明显优化。高通 骁龙 XR2 自 2019 年推出以来,一直是 Meta、Pico、HTC 等主流 VR/AR 一体机首选芯片。高通骁龙 XR2 采用台积电 7nm 工艺制程,CPU 和 GPU 性能是 XR1 的 2 倍,AI 算力达 15TOPS,支持 90fps 的 3K*3K 单 眼分辨率和 60fps 的 8K 360°视频播放,是全球首个支持“七路并行摄 像头”的 XR 平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XR 在散热性能、时延、算力等 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22 年 10 月高通推出 XR2+Gen 1,相比于 XR2, XR2+Gen1 实现了 50%的续航提升和 30%的散热提升,同时引入了全 新图像处理管线,有效缩短时延,支持头部/手势/手柄追踪、3D 重建和低时延 VST。XR2+Gen1 已搭载于 Quest Pro、ThinkReality VRX,预 计后续其他品牌高端产品将陆续跟进。

  苹果 MR 多设备互联,打开内容应用上限。2023 年 2 月欧洲专利局公 布了苹果一项专利申请《用于扩展现实 (XR) 系统的多设备 Continuity》, 根据该专利介绍,苹果 MR 设备可实现与其他苹果生态设备无缝切换。 例如,1)佩戴 MR 的用户在 iPhone 屏幕查看电子邮件时,iPhone 会 出现悬浮的扩展邮件应用界面,通过手势/眼动交互控制,用户可将邮件 传输至 MR 虚拟显示屏上,并通过手势交互起草电子邮件;2)MR 用户 可通过手势交互控制音乐在 iPhone、HomePod 等不同的设备之间切换 播放;3)MR 与 MacBook 互联实现显示屏幕边界拓展。即将发布的首 款苹果 MR 预计具备与上述专利类似的设备互联功能,尽管具体实现方 式仍有待验证,但设备互联无疑为苹果 MR 带来了更高的生态便捷性和 更丰富的内容体验,在娱乐、办公等领域都拥有广阔应用空间。

  3D FaceTime 会议、AIGC 应用、视频生态亦为主要亮点。 1)FaceTime 会议:FaceTime 高级视频会议将是苹果 MR 生态重点之 一,基于高感知交互度的硬件配臵,FaceTime 软件可在虚拟世界中逼 真渲染用户面部和全身,但这一功能仅限于一对一视频聊天(全身渲染 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多人 FaceTime 通话时,部分用户将以图标 或 Memoji 形象呈现。 2)AIGC 应用:2017 年苹果收购 Fabric Software 后发布了视频游戏引 擎 Fabric Engine,开发人员通过该引擎使用可视化编程系统来编辑数字 对象、角色和环境,苹果或将基于此技术开发 MR 端 AIGC 功能,用户 可通过 Siri 语音输入实现数字动物、角色的创建。 3)视频生态:2020 年苹果收购了 VR 内容初创公司 NextVR,NextVR 成立于 2009 年,可为 Meta、索尼、HTC 等 VR 头显提供体育、音乐会 等直播内容,或将助力苹果 MR 丰富直播生态。此外,苹果也将基于 MR 平台与迪士尼、杜比等展开合作,提高 Apple TV+内容丰富度,打 造沉浸式视频体验。

  国内精密制造龙头,“消费电子+汽车+通讯”三位一体。立讯精密成立 于 2004 年,以连接器业务起家,通过内生+外延发展,逐步拓展马达、 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零组件产品,通过产业链垂 直整合实现“核心零件—模组—系统组装”的业务布局,产品覆盖消费 电子、汽车、通讯等下游应用。消费电子是公司基本盘,营收占比达 80% 以上,公司在手机、TWS 耳机、智能手表等零部件和整机组装领域保持 领先优势,未来 VR/AR 业务有望带来新成长;汽车方面,公司从线束、 连接器逐步延伸至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2022 年与奇瑞合资成立子 公司,进一步明确 Tier 1 核心零部件战略目标;通讯方面,公司在高速 互联及射频产品基础上逐步拓展服务器等新产品,致力于为通讯客户提 供综合解决方案。得益于三大业务协同发展,公司 2022 年预计实现归 母净利润 95.5-99.0 亿元,同比增长 35%-40%。

  深耕苹果供应链,有望切入苹果 MR 整机代工业务。公司与苹果合作十 余年,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围绕大客户持续进行业务拓 展,大客户的营收贡献从2015年的22.1%稳步提升至2021年的74.1%。 2011 年公司通过收购联滔电子切入苹果供应链,供应 MacBook/iPad 内 部连接线,之后逐步拓展 Lightning 线、iWatch 无线充电模组、Type-C、 转接头等产品线 年收购苏州美特拓展音频能力,2017 年开始为 苹果提供 Airpods 整机代工服务,之后陆续切入 LCP 天线、马达、前摄 模组、整机组装等业务线 年收购日铠电脑补齐金属结构件能力。 公司业务与苹果深度绑定,精密制造能力得到大客户高度认可,未来有 望切入苹果 MR/AR 整机代工业务,此外,公司于 2021 年与苏大维格成 立立维光学,专注 VR/AR 光学领域,有望在零组件环节为公司 XR 业务 提供技术加持。

  国内结构件领先厂商,盈利有望弹性向上。公司为国内精密零组件领先 厂商,产品分为智能终端零组件、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和智能制造三大板 块,2018-2019 年手机存量阶段迭加公司业务向“海外+非手机”转型 期,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20-22 年营收恢复增长主要得益于:1)20 年起智能穿戴、笔记本、平板等非手机业务开始放量,21Q4、22H1 北 美大客户笔记本和智能穿戴零组件新产能先后落地;2)21 年新能源汽 车业务正式进入业绩兑现期,22H1 起产能逐步释放贡献显着增量。盈 利端方面,21 年受原材料涨价、新建产能稼动率低等影响,公司毛利率 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2 年得益于多个核心客户产品量产稳定,盈利能力 逐步恢复,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随着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迭加前期 资产减值计提充分,公司盈利端有望弹性向上。

  配合北美大客户 MR 产品研发,募投扩产把握 XR 新增长点。公司与北 美大客户保持合作密切,2019 年承接了 143 项北美大客户结构件和精 密小件新项目,并开始规模化承接北美大客户注塑业务订单,近两年消 费电子业务能维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北美大客户端笔记本、智能穿戴、手机业务持续高增,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从 17 年 15%提升至 22H1 55%, 未来预计将继续攀升。在 XR 领域,公司主要提供多种结构件,公司积 极配合北美大客户 MR 产品研发,同时还获得行业主要客户的合格供应 商资格。此外,公司于 2023 年 3 月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募集不超过 22 亿元,其中 5 亿元将投资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AR/VR 零组件项目,项目 总投资额 8.05 亿元,充分把握 XR 新增长点。

  国内微型传动系统龙头,汽车电子和 AR/VR 业务为未来看点。公司产 品包括微型传动系统、精密注塑件、精密模具等,其中微型传动系统贡 献 60%以上营收。公司微型传动技术和产品性能位居行业前列,是国内 微型传动系统龙头,同时向电机驱动控制模块延伸,可提供“精密部件 +传动+控制”一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产品价值量有望逐步提升。下游 应用方面,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讯、医疗器械、智能家居 和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公司重点聚焦的汽车电子和 AR/VR 等新兴领域具 备较强成长性。

  有望为苹果 MR 供应 IPD 调节系统,XR 业务成长空间广阔。目前仅 Pico 4 Pro 等少数产品配备电驱自动 IPD 调节系统,苹果 MR 采用 IPD 自动 调节有望加速电驱自动 IPD 系统的普及。从具体配臵来看,目前量产产 品的 IPD 调节系统均为双目一体调节,仅需一套调节模组(单机价值量 预计 80 元),若苹果 MR 采用精确度更高的单目独立调节方案,则需要 左右共两套调节模组(单价价值量预计 150 元),价值量明显提升。兆 威机电作为微型传动龙头,可供应 IPD 调节系统,目前产品已在知名 VR 产品上量产应用,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切入苹果 MR 供应链。此外, 公司的微传动系统还可应用于机械式调焦、头部自动松紧装臵、智能眼 镜隐藏式微型扬声器等,XR 业务成长空间广阔。

  全球领先摄像头模组厂商,与苹果深度绑定。公司为全球领先的摄像头 模组厂商,提供基于 COB 方案和 FC(倒装芯片)方案的摄像头模组, 其中,COB 方案为目前主流工艺,FC 方案则为苹果独有。公司客户包 括苹果、三星、LG 等全球知名企业,其中,苹果是公司核心大客户, 营收贡献从 2014 年的 77%逐步提升至 2022 年的 99%,公司主要为其 供应 iPhone/iPad 前臵摄像头模组。公司与苹果深度绑定,2016-2018 年公司营收持续下滑主要是因为安卓品牌崛起迭加欧菲光 2016 年开始 进入苹果供应链,2020 年伴随苹果手机销量重回正增长,公司营收逐步 恢复,2022 年受益于供应份额提升以及前臵摄像头升级带来的 ASP 上 升,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40%和 69%。除了传统 iPhone/iPad 摄像头业务,公司还逐步切入 VR/AR 和车载激光雷达领域, 未来新兴业务也将逐步贡献新增量。

  公司有望供应苹果 MR 摄像头模组,背靠立讯形成有效协同。公司于 2009 年开始为苹果供应 COB 摄像头模组,并于 2012 年起为其供 FC 摄像模组,目前是苹果手机和平板前摄的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切入后 摄模组。在 VR/AR 领域,公司已于 2021 年开始业务布局,有望成为苹 果 MR 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此外,2020 年立讯精密通过立景创新收购了公司 44.87%股权,截至 22H1 股权比例已上升至 73.88%,立讯精密与 苹果合作多年,且未来可能成为苹果 MR/AR 眼镜代工厂商,高伟电子 有望在供应链、技术等方面与其形成有效协同。

  功能件核心厂商,内生外延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公司以模切业务起家, 通过内生外延发展,逐步形成“材料-功能件/结构件-模组-精品组装”的 产业链布局,拥有模切、冲压、CNC 和注塑等工艺,致力于为全球客 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产品下游应用从手机、笔电、 耳机等领域逐步拓展至汽车、光伏、AR/VR 等新兴领域。受益于北美大 客户端份额提升迭加新兴业务拓展,公司 22 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5-17 亿元,同比增长 27-44%。

  深度绑定苹果,有望切入苹果 MR 供应链。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占比 维持在 90%以上,其中苹果为核心大客户。2008 年公司首次进入苹果产业链,为 ipod 提供模切件,后逐步拓展产品线,在 iPhone、Airpods、 ipad 等产品的供应份额和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在 VR/AR 领域,公司 结构件、功能件已应用于头部 VR 品牌产品,同时还为 AR 品牌提供整 机代工服务。21H2 旗下领镒精密开业,主营高端精密注塑类结构件, 旨在为国际大客户提供 AR/VR 业务服务。整体而言,公司与苹果深度绑 定,且具备 VR/AR 功能件/结构件和整机量产经验,有望凭借技术优势 切入苹果 MR 供应链,受益 XR 行业发展。

  国内平板检测龙头厂商,初步形成四大业务矩阵。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工 业自动化测试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从整机、系统、模 块、SIP、芯片各个工艺节点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客户覆盖苹果、三星、 索尼、京东方、LG、歌尔、立讯等全球知名企业。公司第一业务平板检 测业务持续保持领先,2021 年公司以 32%市占率成为国内 AMOLED 行 业 Cell/Module 制程检测设备龙头,未来手机、可穿戴领域屏幕升级换 代仍将催生新的组装及检测设备需求,同时 VR/AR 领域 Micro-OLED 等新型检测设备也将持续贡献新增量,主业仍具备较好成长性。此外, 公司多款半导体设备已陆续量产,收购欧立通后智能穿戴组装/检测业务 顺利切入,新能源车检测业务亦顺利获得美国及国内新势力车企认可, 初步形成平板、半导体、智能穿戴、新能源车四大业务板块。2022 年公 司实现营收 23.3 亿元,同比+1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2 亿元,同比 +2.9%。

  公司为苹果 MR Micro-OLED 检测设备独家供应商。公司自 2013 年开 始为苹果提供手机屏幕检测设备,并逐步拓展至平板、手表等产品检测, 收购的欧立通则主要为苹果可穿戴产品提供声学和气密性检测。基于多 年密切合作,公司已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壁垒,2021 年来自苹果的 营收占比达 50%以上。在 VRAR 领域,公司独家供应苹果 MR Micro-OLED 检测设备,已于 22H1 获得批量订单,在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均保持业内领先水平,未来有望充分受益苹果 XR 业务发展。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