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时16时54分28秒,轮机集控室突然响起刺耳的报警声。左主机监控系统跳出活塞冷却油进口压力低报警,设备异常红灯不停闪烁。 主机带更班长王磊瞬间意识到,“必须尽快启用备用滑油泵,减少对设备的损伤”。他顶着机舱袭来的热浪推门而出,伴着主机震动与船舶晃动,三步并作两步直下舱底,直奔备用泵,按下启动按钮,随即开始对各滑油系统压力情况进行检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未等王磊检查结束,54分42秒,集控室监控系统再次发出连续不断的报警声。操车手崔辰阳发现为活塞冷却油断流降速报警,立即对左主机降速,与此同时,当班轮机员吴浩第一时间向驾驶室报告报降速原因。 17时03分52秒,监控系统又一次发出报警声,曲轴箱油雾浓度过高报警。按照应急处置流程,岗位人员果断拉停左主机,并对右主机进行降速,同时报告驾驶室,轮机应急处置小组闻讯也立即到达机舱现场。过道不足两米宽的集控室一时被挤满,轮机部的同志们表情凝重、一言不发。他们都知道,主机故障影响到的不仅仅返航计划,更会牵扯到二十天后的再次出航,原本紧缺的时间突然显得弥足珍贵,设备故障带来的分秒推迟,都会影响到任务大局。 轮机长陈超、主机技师刘天水和另外几名技术大拿在集控室的小屋内对照着图纸,脑海中反复回想主机内部结构,绞尽脑汁提出并商讨一切可能造成现状的可能,争论的声音也慢慢盖过了逐渐变缓的主机转动声。 见时机成熟,虽未等主机全面降温,应急小组便展开对左主机本体情况的检查。结果发现7#缸活塞冷却油流观察孔无回油,初步判定为机体内部活塞冷却油油路故障。 看着变形伸缩管、断裂的螺栓、被挤压变形支架贯穿螺栓孔以及伸缩管支架表面有两处刮痕,应急处置小组再次展开讨论,初步判定:由于螺栓疲劳磨损断裂,导致伸缩管连同支架整体脱落后,被连杆大端顶挤摩擦油底壳侧壁,同时挤压伸缩管支架,导致油底壳侧壁出现刮痕,伸缩管严重变形,致使出现左主机运行异常。 问题虽然已经确定,但是解决困难显得更为困难。由于伸缩管支架螺栓为紧固件,不在备件清册内,船上未予配备。且该螺栓为12.9级高强度材料,船内无法加工。 应急处置小组商议报上级批准,决定对左主机7#缸进行封缸。在轮机长的指挥下,应急小组人员分成三组,展开封缸应急处置: 第一组人员由主机技师刘天水牵头,负责拆卸曲轴连杆;第二组由主机二班长王磊牵头,负责切断该缸燃油、滑油、空气系统管路等附件;第三组由主机一班长王广俊牵头,负责检查右主机状态,确保右主机能保持正常运行。三组人员同时进行,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处理好。 第一次尝试,小组人员拆除连杆大端下端,并用两个3吨手拉葫芦固定连杆上端,缓慢盘车使连杆下端与曲柄销逐步分离。但随着曲轴的转动,曲轴的限制角卡住连杆下端,连杆无法拆出。 第二次尝试,小组人员试着将连杆上端螺栓松开,利用盘车使曲轴下移,使连杆上端与十字头分离,进而将连杆。但由于连杆小端与十字头连接螺栓太长。反复盘车、多次拖拽,都无法直接将连杆上端与十字头脱开。 应急小组人员不得不停下动作,再次讨论实施方案。考虑到连杆在下移过程中发生了位置偏移,螺栓受力,导致盘车困难无法脱开,小组人员再次集智攻关,决定采取边下移连杆边逐步调整连杆位置的方法,确保螺栓不受力。 临近螺栓脱开时,大家又发现机体内部的活塞油回油管路有一定阻碍,这意味着必须有人通过道门钻入缸内进行手工拆卸。未经思索,技师刘天水与其他几名同志便主动请缨、多次钻入闷热狭小的主机内部,倚靠着仍带有余温的钢壁展开作业,早被汗湿的工作服更是覆盖了油渍,一滴滴汗水沿着他的脸颊流下,滴入油底壳浑浊的污油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