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经常会听到国际化企业、跨国企业和全球化企业,这三个名词到底一样不一样?我的答案是当然不一样。国际化企业更多的是由中国去看待向全球走出去这样一个过程,而全球化企业是把整个的能力拓展到全球的过程。我觉得后者更有意思。事实上,“国际化”是从中国走向国外,是企业从内走出去,全球化企业是从月球看地球的这样一个视角,是看企业全球的战略管控和品牌资产管理。 仔细来想,TCL的全球化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为什么这么讲?先从1990年讲起,199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一个9平米的小型展台开始了TCL的业务国际化之路。 在2004年,大家更为熟知的是TCL并购了当时欧洲最大的通讯品牌阿尔卡特以及当时欧洲最大的家电品牌汤姆逊,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国外企业实施并购。在那个过程当中,TCL又经历了从2004年到2008年整个经营的全球化阵痛。 挺过全球化阵痛发展这样一个过程之后,TCL迎来了稳步增长期,也就是我们在2009年开始了深度国际化和跨国运营的打造,甚至在国内累计投资近两千亿对于华星光电垂直产业链价值的打造。 这6个全球:全球设计及研发、全球销售及渠道、全球品牌及营销、全球⽣产制造、全球供应链、全球服务,是我们的发展路径,但是对于中国企业发展来讲,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 回到今天的主题,如果品牌来赋能整个企业运营在全球化的发展,它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我认为Branding和Marketing对于企业的全球化运营是助燃剂!为什么是助燃?它是开创全球化运营的基本,它是“破局点”!如何突破在当地发展了之后竞争关系的一些挑战,它更是我们在长远来讲全局审视的一个宏观性的思考点。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得经过三个阶段,大家要充分做好准备,由一个本土品牌发展为全球化品牌,从单品牌发展成为多品牌,还有就是从母品牌到母子品牌、主副品牌的挑战。 不知道在场有多少人是做战略的?做战略的应该理解这句话。但它到底讲的是不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俯视呢?不是的! 大家仔细来看第一句,更多讲的是历史观,“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下一句“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讲的是一个全局观,而在这样的历史观和全局观之下,如何做好全球化发展的准备?战略的构思特别重要。 当然,战略构思讲一句通俗的话是,知道哪儿有鱼,才能去捕鱼。所以在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思考品牌的定位,在全球化发展过程当中,以什么样的发展路径规划,以什么样的沙盘准备演练,以及有什么样的思考决策的依据来为下一个阶段服务,变得尤为重要。 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故事,背后有10个人,这10个人是蓝血十杰,陆军航空队十位退伍军官,他们解决了当时老福特汽车濒临倒闭的挑战。大家可能会讲,那么多美国知名的企业家、管理流派的大家,怎么就救不了老福特,靠这10个人来帮它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这10个人确实蛮厉害的,他们掀起了整个美国在数据管理、精细化管理、效率管理的风潮,基本是美国现代管理的奠基者和代名词。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会有同样的体会,“秩序比随心所欲重要,数字比领导权重要,工具比拍脑袋重要,理性决策比冲动决策重要,智慧埋头工作比四处钻营重要”,这讲出了很多年轻人、奋斗者的一些心理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