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从使用便利性来讲,相较于目前只能在一地使用的出行APP,消费者其实更倾向于已全国通用的滴滴平台。而车企的运营车辆投放速度,与滴滴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想要通过烧钱和扩大投放来打破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极其困难。 另一方面,网约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向时代财经表示,“将来一定有智慧交通平台,以车联网的方式,5G的技术,智能驾驶的汽车,整合成新的平台。”在未来的智慧交通中,滴滴拥有着先天数据优势。 新电出行CEO先越向时代财经表示,“出行行业的市场前景虽然可观,但存在的竞争力也是很明显的,车企进入出行领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阶段汽车企业对于网约车布局的意义更多在战略层面,而非在意该业务本身。”先越告诉时代财经,车企目前仍然处于试水阶段,而关于业务布局、管理运营、业务规划等方面车企并不具备优势。 对于如何将依托当地市场已初步成型的小众出行公司,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出行平台,车企本身目前也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 事实上,哪怕是B2C模式里市占率最高的曹操出行,在深耕网约车市场多年后,也同样在车辆投放规模、活跃用户数量以及客户粘性上与滴滴相去甚远。汽车想要依靠“造车”的先天优势来击败滴滴,还有一段漫长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