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滴滴收购优步,一统网约车江湖后,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网约车乱斗已成为历史。然而,随着车企陆续组建出行公司,一场围绕网约车的新战局渐渐拉开序幕。 近日,第三方权威数据监测公司极光大数据发布《2019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网约车B2C模式(以车企所打造的出行公司为主)优势逐渐凸显,成为3季度网约车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出行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 显然,羽翼逐渐丰满的车企出行公司,正在重新瓜分网约车市场。多方角逐下,整个网约车也充满变数。只是这一次,滴滴出行还能笑到最后么? 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公司去年7月份宣布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大众创建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来布局网约车;福特与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网约车出行方案。此外,还有长城的欧拉出行、上汽的享道出行、广汽的如祺出行、东风的东风出行、小鹏的有鹏出行、丰田的丰桔出行大部分车企都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打造出行公司,布局网约车市场。 在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低迷期后,一直以来依靠销量增速而获得丰厚营收的路径变得尤为艰难,网约车成为车企新押注的利润增量。 汽车分析师陈尧向时代财经记者表示,“在大多数汽车产品回归交通工具本质后,私家车利用率极低的缺陷开始暴露出来(平均不到2小时/天),更为高效的多元化出行方式开始改变汽车消费生态,而网约车是已被滴滴证实真实存在的亿万级市场。” 如今,不少车企布局的出行公司已小有规模。上汽享道出行向时代财经表示,“自2018年12月18日上市以来,享道出行******用户已突破550万,目前已在上海、郑州、苏州开通专车服务。”最早布局网约车业务的吉利曹操出行,上述报告显示日均新增用户达8.64万,月活跃用户数量达475.6万,已成为除滴滴之外最大的网约车公司。 以全国最开放的网约车市场深圳为例,截至9月30日,已有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滴滴出行、飞嘀打车、斑马快跑、AA租车、曹操专车等17家平台取得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其中有10家平台已正式运营。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市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显示,7月1日-9月30日期间,深圳市网约车日均订单约为7.2单,环比下降22.5%;日均行驶里程约为69.06公里,环比下降17.8%;日均载客里程约为59.94公里,环比下降18.1%,日均每车订单运营金额约为244.43元,环比下降17.5%。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2120亿元,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预测,到2019年全国网约车交易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2022年交易规模将进一步超5000亿元。明明是高速增长的亿万计出行市场,却出现诡异的运营数据下滑。 汽车分析师陈尧向时代财经表示:“企业的网约车投放增速,超过了网约车渗透率的增速(目前渗透率仅20%),短期内形成了供大于求,单个网约车营收能力下滑,不利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道路对车辆的容量限制,品牌过多会阻碍单个品牌的车辆投放,影响消费者体验。” 多位消费者向时代财经表示:“APP太多,就容易出现选择困难症。尤其是高峰期,不知道哪款出行才能最快的打到车。”此外,B2B的商业模式还存有较严重的地域限制,比如目前广州尚没有享道出行,上海还没有如祺出行投放车辆,这一现状短期内难有突破。 相较于滴滴等C2C网约车平台,车企打造的B2C模式由于车辆、平台、司机的一体化管理,在成本、标准化、安全和监管上具有一定优势。且得益于高品质的服务,车企的出行公司短时间内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快速形成市场竞争力。 然而,恰恰是车企的一体化结构,没有平台的优势,使得B2C模式在做大做强上困难重重。由于地域上的限制,单靠一家车企很难覆盖到全国市县;而引入其他品牌车辆,则很难保证公平的订单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