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石门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16

  常德市石门县有国土面积397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区)、街道、农林场,总人口67万。2014年,全县共精准识别122个贫困村、26724户82300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4.4%。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石门县通过精准有效帮扶和贫困群众的自身努力,2015-2018年共整合部门涉农资金近20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940个,确保每个贫困村直接投入500万元以上,非贫困村200万元以上,新改建干线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项目599个,完成122个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推进296个村级平台建设,完成122个贫困村的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宽带网络和数字化电视实现“村村通”。同时,在全县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和“三走访三签字”的拉网式普查,坚持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强化精准扶贫举措。

  突出抓好安居扶贫。对于居住安全存在隐患的贫困户,石门县委、县政府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的方式,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全县共投入5.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3135户9882人,已全部搬迁入住。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安排公益岗位等途径,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加大危房改造力度,2015—2018年,全县共完成危房改造15938户,入住率达100%。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县里按照“四跟四走”思路,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产业扶贫。在直接帮扶上,每村设立2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落实小额贷款,鼓励家家发展生产,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在委托帮扶上,依托湘佳牧业、稼禾农业、渫峰茗茶等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柑橘、茶叶、石门土鸡、香猪等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抱团稳步增收。在股份合作上,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村集体以资金资产、农民以政策性扶持资金、土地等入股分红。目前,全县111个贫困村建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覆盖率达91%;3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70个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591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

  突出抓好教育扶贫。通过“送教上门”“四包一”(乡镇一名领导、村居一名领导、学校一位校长、学校一位老师共同包保一名疑似辍学学生)等措施,确保石门县无一例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石门县皂市镇中学义务送教小分队事迹被《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荣登2018年5月“中国好人榜”。同时,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2亿多元,资助学生44.98万人次,1054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累计投入资金9.3亿元创建合格学校61所、标准化学校30所。

  突出抓好健康扶贫。开通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着力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减免、健康扶贫专项救助基金”等 “六道医疗保障线年在县域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在县域内就诊率达93%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突出抓好劳务扶贫。在劳务扶贫上,石门采取“八个一”即制定一套详实的工作方案,确定劳务协作脱贫“大盘子”;健全一套人员基础信息台帐,形成劳动力资源“大数据”;制作一张扶贫政策明白卡,推进扶贫政策“大公开”;完善一套政策性补助操作规程,建立补助补贴“大流程”;赠发一封联络公开信,促进感情“大沟通”;开展一次分散性岗位就业专项行动,实施贫困劳动力“大安置”;推进一轮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形成培训“大联动”;形成一个转移就业高潮,实现转移就业考核“大目标”。通过这一举措,劳务扶贫成效明显。2015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1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500多人;新增转移富余劳动力23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00多人。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