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杨文干事件是不是李世民布下的一场自编自演的大戏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02

  杨文干事件,可以说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它的出现也导致了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这样的一件谋反的大案,似乎事实清楚,但是结果却是李渊眼中的“兄弟不睦”,各打五十大板,也由此可见事情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那么杨文干事件,到底是不是一场阴谋论下的,由秦王李世民主编的大戏呢?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李渊偕同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师。随后,李渊接到密报,密保直指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意欲谋反。在众人的劝谏之下,他宣召太子李建成见驾。李建成“发觉事漏”,惊恐万分,在据城起兵和孤身请罪之间,他最后选择了请罪。李渊随即将他拘押。

  至于庆州都督杨文干 ,在传令者将事由高知的情况之下,他自然不敢前往觐见,遂选择起兵反叛,李世民在得到了父亲平定叛乱后,以他为太子的许诺后,率兵出征。

  而作为事件的结局,杨文干死于部下之手,名义上的幕后主使太子李建成虽然备受责难,却并没有被废,只是将他的属臣王珪、韦挺流放,而平叛胜利者秦王李世民,不仅仅没有获得父亲李渊承诺的太子之位,而且府中的谋士杜淹也被流放。这样一件“并不公平的处置”,也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基础,至少提供了理由支持。

  我们仔细忖度,事实上不难发现在杨文干事件中其实是疑点重重的。对于此事的记载,在《旧唐书》、《资治通鉴》中是如此描述的。

  又遣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赍甲以赐文干,令起兵共相应接。公山、焕等行至豳乡,惧罪驰告其事。——《旧唐书》

  杨文幹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硃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幹。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幹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资治通鉴》

  我们能够发现的是二份史料中对于此事件的记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在这其中,“意欲谋反”的太子李建成,在向杨文干馈赠信物——甲衣之时,却派遣的只是尔朱换,桥公山,一位是郎将,一位是校尉。如果真乃是谋反之大事,并且是馈送信物这般大事,李建成实则是要派遣心腹之人,方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存在李世民早已策反二人的结果,但这样一来更是说明杨文干事件的阴谋论。

  至于另一个解释,或许是李建成用人不淑,尔朱换,桥公山二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因此而告发,也能说的过去。但是单纯的送甲衣其实也不是谋反的充分必要因素。

  作为事件的延续,李渊在派遣宇文颍前去传召事件的主角杨文干之后,宇文颖告知杨文干事情败露,遂导致杨文干最终决定谋反。

  宇文颖的结局便是回京之后便被李渊处斩。对于他被处决的理由,《新唐书》中是如此记载的“(宇文颖)性贪昏,与元吉厚善,故豫文干谋。事败,帝责曰:朕以文干叛,故遣卿,乃同逆邪?颖无以对,斩之。”

  作为一个与李元吉交善的官员,在获悉谋反之事暴露之后,宇文颖将此事告知,自然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若说是作为同党,在双方实力对比明显之下,还会“同逆”显然是说不过去的。至于作为“主使者”的李建成,想来也不太会在用人上连续犯下错误。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