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从“掺鸟屎”研究谈起:论文标题“抖机灵”引用率更高?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4-26

  3年前,一篇横空出世的研究论文,狠狠地搅动了石墨烯电催化性能研究的一池春水。那篇论文的题目是《将任何废物放入石墨烯都会增加它的电催化性能吗?》。

  这篇发表在ACS Nano(妥妥的一区)的论文,认认真真地研究了“鸟屎掺杂石墨烯”的电催化性能,结结实实地暗讽了领域内借“石墨烯掺杂”的跟风“灌水”行为。

  细读论文,可见整个实验都是遵从非常规范的步骤、在专业设备上进行的,论文最后也一板一眼地做了实验总结和展望。但叫人拍手叫绝的是论文题目作者没有直接点名“鸟屎掺杂石墨烯”,而是用了一句“抖机灵”的反问概括全文。一条高赞留言评论道:“一开口就是老阴阳了他做了一件很多人都想做的事你就算放一坨屎去做材料,也能发文章。”

  这篇题目出奇、内容易懂的文章被广泛传播:3年来,这篇论文在ACS官网得到了224734次阅读(访问),被各类媒体1329次提及,并收到115次学术引用(截至发稿日)。

  标题是“文眼”。一个能够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的标题,往往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在学术圈里,几乎是约定俗成,论文标题和内容就该严肃、严谨,风趣和幽默好像与其不沾边。

  2022年3月,一项由加拿大和美国学者共同开展的调查研究发现,至少在生态学和进化研究领域,论文标题越有趣,被引用的几率就越高。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组志愿者,请他们对2439篇生态学和进化方面的论文进行“标题幽默感”打分(从0分“完全严肃”到6分“非常有趣”),并统计了幽默感得分与被引用率(包括自引和他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排除了“作者会为不那么重要的文章取更有趣的标题”这一干扰因素之后,标题更有趣的论文被引用率显着提高。例如,平均而言,标题幽默指数6分论文的被引率,是幽默指数4分论文的近两倍。

  这项题为《如果标题有趣,你会引用我吗?论文标题幽默及其他特征在生态学与进化中的引用影响》的研究,发布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这项调查的参与者还分析了论文被引率和标题的其他特征之间的联系。比如,他们发现首字母缩写和生物学分类名称与较低的被引率相关;而断言式措辞和冒号、问号以及政治区域与较高的被引率相关;标题长度则对引用没有显着影响。

  “这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学者们可以适当地在标题上发挥创造力,而不必让自己的工作被埋没。”研究人员说道。

  论文标题可以/应该更有趣吗?学者们会倾向于点击/阅读/引用有更有趣标题的论文吗?当《中国科学报》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国内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学者时,得到的答案莫衷一是。

  “我自己很喜欢点击阅读标题有趣的论文。”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动力研究所副教授周宝文告诉记者,他觉得即便是科学论文,也可以甚至有必要把标题和内容写得尽量有趣一些。

  至于是否更有兴趣引用这类文章,那就不一定了。“要根据论文本身研究内容和观点来决定是否引用。”他说。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志阳谈到,一般而言,诸如Nature、Science这类综合期刊,常见一些有趣的标题;而那些各自细分领域的专业期刊,可能更倾向于在标题中阐述清晰的研究对象和结论。

  “论文标题可以写得更炫更酷或者更贴近热点或显得有趣一点,但不是应该或必须的,标题首先应该直接真实完整表达论文内容。”浙江大学教授、微电子集成系统研究所所长储涛回复记者说道。

  这对引用有何影响?储涛说,学者会点击标题看起来更有意思的论文,会大概阅读,但不会特意引用。“当然了,被看的机率提高,如果本身内容不差,引用自然也会高一点。”

  “学术论文的标题可以有趣,但不应以追求标题有趣或吸睛为目的。”东北大学教授郭戈在受访《中国科学报》时说:“那样做,如果与论文内容不太吻合,尤其研究工作创新贡献不足,那就变成学术界的标题党,有损学术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郭戈认为,最终决定阅读深度和精细度以及是否引用的因素,“肯定不会是标题”,而是学术内容本身的创新性、先进性、体系性和完整性,以及学术水平和细节品质,包括写作、实验和数据的完备性等等。

  “但是,任何有趣的科学技术问题都值得研究。”郭戈话锋一转说道:“兴趣是推动科学研究乃至所有专业工作提升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和力量。”

  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标题在幽默感上的创造持何种态度?近期我们采访了Cell Research的编辑部主任程磊。

  “我们认为,创新性本就很强的论文,不需要标题党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否则可能会让研究结论出现误读或偏离。”程磊对记者说,那些创新性很强的成果,不需要额外强调,本身就足够吸引这个圈子里的人了。

  程磊告诉《中国科学报》,一般来讲,论文标题宜简洁、直接、准确,即便是论文正文,也不使用类比、夸大、借代、比拟等修辞手法。

  但也有例外,比如Cell Research设有论文点评栏目,受邀的撰文者都是对应领域的专家,他们可能会把题目和内容写得有趣一些:“他们大多会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把那些外人看来枯燥的东西介绍给更多人。”

  当然,在论文标题上下功夫也不是全无用处。程磊介绍,对于那些“量大面宽”的综述类或偏重科普属性的文章,新颖的标题可能会有助于论文从众多文献中被更多选中阅读、引用;但在各自领域前沿,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文章数量本就不多,这时候题目是否有趣对于同行或潜在读者群而言,就不那么重要了。

  谈到文章的引用率,程磊直言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因为即便是创新性很强的论文,也有可能引用率不够高。

  “是不是当时的热门和冷门,对引用率影响很大。”他举了个例子,南京大学教授张辰宇团队2011年在Cell Research发表论文,揭示了人体/小鼠体内血清中存在一种在稻米中常见的植物源miRNA,能抑制小鼠肝脏基因的表达,一石激起千层浪,获得大量引用;2014年,清华大学教授俞立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这显然也颇具创新性,但由于偏冷门,那篇论文在当时并未引起很多关注。

  程磊坦言,在他们审阅的数以千计的论文中,针对论文标题、内容语言文字方面的修改,主要集中于是否科学、准确地表达,描述是否逻辑严密。

  “国内一些学者喜欢用诸如初探浅析调节等字眼放在标题中,这些一般都要修改,因为这些字眼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难以让读者一眼看到有效信息。”程磊说。

  他告诉记者,读者研读文献的过程,其实是在与论文作者学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形式的交流下,读者并不能马上就读论文时遇到的疑问发问,因此论文写作务求科学精准,如果读者看完文章依然存疑、搞不清楚表达了什么,不仅对读者是一种浪费时间,对论文的传播也是有害无益。

  “无所谓。我会出手。”程磊笑笑说道:“我们有专门的科学编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更关注的是论文水平。”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