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林书豪鲁豫有约到底怎么回事?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2-02

  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是一个非政府机构,制订的所有标准都是自愿性的,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标准化组织。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ISO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中国参加ISO的国家机构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CSBTS)。I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ISO的宗旨: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如ISO公制螺纹、ISO的A4纸张尺寸、ISO的集装箱系列(目前世界上95%的海运集装箱都符合ISO标准)、ISO的胶片速度代码、ISO的开放系统互联(OS2)系列(广泛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和有名的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所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这个概念是国家标准化组织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是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

  4.标准定期修改的需要以上各项可综合为:为了提高组织运做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畅销到世界各地。按照ISO的规定,标准都需要定期修订(一般为5年左右),确保标准的内容是最新的,能及时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满足世界范围内标准使用者的需要。

  (1)1987年,首次发布了1987版的ISO9000族标准主要包括: ISO8402 《质量—术语》

  “认证”一词的英文愿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中关于“认证”的定义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1、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更准确地说,是企业质量体系中影响持续按需方的要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某些要素,即质量保证能力。

  2、实行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是必须有关于质量体系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1987年3月发布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2000年修订为第三版),为各国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基础。申请认证的企业应以系统标准为指导,建立适用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则按系列标准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检查评定。

  3、鉴定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方法是质量体系审核。由认证机构派注册审核员对申请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定,提交审核报告,提出审核结论。

  4、证明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资格的方式是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体系认证标记。证书和标记只证明该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不证明该企业生产的任何产品符合产品标准。因此,质量体系认证的证书和标记都不能用于产品,不能使人产生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误解。

  5、质量体系认证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第三方是指独立于第一方(供方)和第二方(需方)之外的一方,他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又无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强调体系认证要由第三方实施,是为了确保认证活动的公正性。

  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的广泛应用,以ISO9000为基础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贯彻标准和获取质量认证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表现在:

  ·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着国内经济形式向外向型转变,国内组织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目前,欧洲共同体等国际组织及许多国家把ISO9000系列作为统一的标准加以采用,许多跨国集团公司也把是否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作为条件用以约束OEM供应商。

  ISO9000标准具有的严格、广泛、权威的特性能使获证组织免受许多检查,省去不少烦琐的手续。

  ·符合政府的规定要求趋势表明:没有通过ISO9000认证的组织在政府招标、采购活动中非常不利。

  ·改善组织的质量管理实际上,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组织的管理,让其更有效率并减少浪费。

  ·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都要求对申请组织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定。在我国,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中对组织质量体系的要求已经在行政法规和规章上协调起来,它们的依据都是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我国于1992年等同采用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发布为GB/T19000系列国家标准。许多组织在对外贸易和转换经营机制中,逐渐感到这套标准的非凡作用,组织对实施标准、建立质量体系或获取认证的兴趣越来越高。

  质量认证有如此的作用,到底是分析的结论,还是实施在在的效果?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8年底对当时已通过认证的组织,共113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标明,决大多数组织通过认证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内审员全称叫内部质量审核员,通常由既精通ISO9000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每年都要进行一定频次的内部质量审核,内部质量审核由经过培训的有资格的内审员来执行审核任务。所以,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通常都需要培养一批内审员。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兼职担当。

  申请ISO9000认证的组织或已通过ISO9000认证的组织必须使用经过培训的ISO9000内审员来执行内部审核,这并不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而是ISO9000标准规定的要求,该要求对于不申请ISO9000认证的组织来说并不适用.

  对于某些大型组织来说,它们设立了专门执行内审的机构,将聘任专职的内审员。对于大量中小型组织来说,它们通常委派组织中某个具体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以获得内审员资格,或者聘任获得内审员证的人员进入组织内某具体部门工作,在需要内审时可参加内审组执行内审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有关内审员的招聘广告非常多的原因。

  QA即英文QUALITY ASSURANCE的简称,中文意思是品质保证,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的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保证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A人员。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管理者代表”这一职位名称是ISO9000标准的专用名词,它特指推行ISO9000的组织中主管质

  量管理体系的高层管理人员。按照ISO9000标准的规定,管理者代表,除了其原有职责外还具有如下三个职责和权限(参照ISO/DIS 9001标准):

  (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形成和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社会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商品一般都通过流通领域销售给用户,这时,用户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断产品的优劣程度。生产者为了使用户放心,采用了对商品提供担保的对策(如我们常见的三包),这就是质量保证的萌芽。(二)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质量管理发展最新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质量管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尤其是六十年代初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接受,并不断完善、提高,为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相继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三)世界各国质量保证的成功经验,推动了ISO9000族标准的制定和发展。195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这是世界最早的质量保证标准。美国军工产品质量优良,发展很快,与制定和实施这些标准是分不开的。在军工生产中的成功经验被迅速应用到民用工业上,首先是锅炉、压力容器、核电站等涉及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之后迅速推行到各行各业中。(四)国际经济贸易事业的发展,加速了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推广。六十年代后,国际经济交流蓬勃发展,贸易交往日趋增加,有关国际间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世界各国间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也使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质量作为执行限入奖出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迫使出口国不得不用提高质量的办法来对付贸易保护主义。这就加速了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推广。(五)组织生存和提高效益的需要是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重要原因。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除重视质量管理和内部质量保证外,还应重视外部质量保证。为避免因产品缺陷而引起质量事故,赔偿巨额钱款,宁可先投入一定资金,走预防为主的路线族标准的产生、形成和贯彻,也是ISO9000族标准的真缔所在。综上所述,世界各国、组织和消费者都要求有一套国际上通用的、具有灵活性的国际质量保证模式,这就是导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产生的根本条件,也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如果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品质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70年代以来,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各国在执行产品品质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品质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品质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仔细阅读过ISO9001标准后,你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个概念,ISO9001标准的确非常全面,它规范了企业内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所有过程,牵涉到企业内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的全体员工。你也许会想,这么全面而复杂的体系,推行起来一定非常困难吧!不可否认,推行ISO9000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您线作为提升公司管理业绩的重要措施而不只是摆摆样子,将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按照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周密的策划,ISO9000终究能在你的公司里生根结果。简单地说,推行ISO9000有如下五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知识准备——立法——宣贯——执行——监督、改进你可以根据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上述五个过程进行规划,按照一定的推行步骤,引导贵公司逐步迈入ISO9000的世界。以下是企业推行ISO9000的典型步骤,可以看出,这些步骤中完整地包含了上述五个过程:

  n 申请认证企业在推行ISO9000之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各推行步骤进行周密的策划,并给出时间上和活动内容上的具体安排,以确保得到更有效的实施效果企业经过若干次内审并逐步纠正后,若认为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所选标准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较少时),便可申请外部认证。

  2001年11月11日随着中国与世贸组织最后一份法律文件的签署,代表中国长达1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成员国谈判结束。在本年末中国将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未来的中国将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遵循世贸组织的一切原则,进行自由的贸易往来和竞争。而我国各大中型企业无疑将面临这样的局面,加入世贸意味着冲破关税壁垒,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商场竞争,走向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的企业也应清醒的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而ISO9000标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近几年来积极的运作,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在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前,就如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业态水平与管理水平,建立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市场。

  近十几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自身维护消费权益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产品的要求已不单单是价格的问题和基本质量问题,而是一些潜在的需求和细致的售后服务等要求。这就给我们的企业在产品质量、企业持续发展与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其关键是企业对内部的控制力和对外部的竞争力。而其核心是如何建立一套系统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从而达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职工满意。解决这三个问题,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也是我们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最佳选择。

  ISO9000标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目前已达到空前的发展,它在带给企业改善企业形象走向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与竞争能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已不胜枚举。实践证明,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面临广阔的国际市场的今天,它必会为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近两年来,您一定经常从不少媒体的大幅广告中看到“ISO9000”这个字眼吧。请回想一下,两年前您对这个字眼是否有些陌生呢?四年前您是否根本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词呢?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它的缔造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才使它降生,1994年改版,1996年在中国才进入真正意义的推广阶段。它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时至今日,它已经在企业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ISO9000旋风”。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耗时10年而制订出来的全世界第一套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套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它集中了各国质量管理专家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蕴涵了质量管理的精华。这套标准一出台,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们争相采用这套标准来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61万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中国约有8万多家企业迈入了ISO9000认证的殿堂。

  ISO9000国际标准之所以在企业界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与ISO9000标准本身的优越性以及获取ISO9000认证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是分不开的。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

  标准备案是指一项标准在其发布后,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或单位,将该项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存案以备查考的活动。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所进行的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

  标准的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

  标准实施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标准体制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关标准分级和标准属性的总体,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标准化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标准化法律是指调整涉及有关标准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标准化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狭义的标准化法律,即是指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它是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法。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

  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国家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中的主体。标识别为GB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一般标识为HB

  地方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标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标识为DB

  企业标准:只指企业等同等效或者等参采用某一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企业标准。一般标识为Q/XXXX—XXXX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例如:GB12350-1996表示是国家强制性标准,1996年实施的

  推荐性标准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例如:GB/T19001-2000表示是国家国家推荐标准,2000年实施的。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c或ID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上为idt.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也可以理解为等参即作为参考制定自己的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

  图形标志是指用于表达特定信息的一种标志。它由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几何形状(或边框)等元素的固定组合所形成的标志。它与其他标志的主要区别是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是标志用图形符号。

  在ISO9000族标准2000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00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00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1997年9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就是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没有了顾客,产品销售不出去,市场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组织,都要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满足顾客需求,首先就要了解顾客的需求,这里说的需求,包含顾客明示的和隐含的需求,明示的需求就是顾客明确提出来的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隐含的需求或者说是顾客的期望,是指顾客没有明示但是必须要遵守的,比如说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产品相关的标准的要求。另外,作为一个组织,还应该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反馈信息,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实观这些要求。想顾客所想,这样才能做到超越顾客期望。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结合理解词语: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永远是对的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积极的营造一种竞争的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在融洽的气氛中工作。领导者应该确立组织的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就是所谓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能够号召全体员工为组织的统一宗旨和方向努力。

  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应该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相应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可结合理解的词语:领头羊 领头雁 火车跑的快,还靠车头带

  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没有员工的合作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的。

  首先介绍一下“过程”这个词,在标准中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过程应该是增值的,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这里的增值不仅是指有形的增值,还应该由无形的增值,比如我们的制造过程,就是将一些原材料经过加工形成了产品,可以想象一下,产品的价格会比原材料的总和要高,这就是增值。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组织的过程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因此,正确的识别各个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和借口,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管理。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最终形成一个PDCA循环,并使这个环不断的运行,使得组织能够持续改进。可结合理解的词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新年新气象

  组织应该搜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数据中寻找组织的改进点,或者相关的信息,以便于组织作出正确的决策,减少错误的发生。防止决策失误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可结合理解的词语:实事求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刚才提到的组织的供应链适用于各种组织,对于不同的组织,他在不同的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有可能是一个供应链中供方,同时是另外一个供应链中的顾客,所以,互利的供方关系其实是一个让供应链中各方同时得到改进的机会,共同进步。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有利。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顾客最终确定产品的可接受性。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其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采用上述方法的组织能对其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建立信任,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这可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本标准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图1使用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表述GB/T19000族标准。该图表明在向组织提供输入方面相关方起到了重要作用。监视相关方满意需要评价有关相关方感觉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表明其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满足的程度。图1中的模式不表明更详细的过程。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作业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积极影响。

  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活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基于质量管理原则(见0.2)最高管理者可发挥以下作用:

  e.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

  每个组织确定其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下列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

  综合回答上述问题可以确定评价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在涉及的范围上可以有所不同,并可包括很多活动,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自我评定。

  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GB/T1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

  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总的看法,它还能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也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使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并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异并将其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致力于使与质量目标有关的输出(结果)适当地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组织的质量目标与其他目标如与增长、资金、利润、环境及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的目标相辅相成。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某些部分,可以由质量管理体系相应部分的通用要素构成,从而形成单独的管理体系。这将有利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总体有效性。组织的管理体系可以对照其要求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照国际标准如GB/T19001和GB/T24001的要求进行审核,其审核可分开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GB/T19000族标准提出的质管理体系方法和组织优秀模式方法是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

  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不同在于他们应用范围的不同。GB/T19000族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并为业绩改进提供了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确定这些要求是否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比较评价的准则,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价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1.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注1:顾客报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2.4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2.5)提供框架。

  ★2.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注1: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2.4)制定。

  ★2.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2.4)和质量目标(2.5)以及质量策划(2.9)、质量控制(2.10)、质量保证(2.11)和质量改进(2.12)。

  ★2.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地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3.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3.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3.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

  ★3.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示例: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伙伴或社会。

  ★4.1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供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4.3项目:由一项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6.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6.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3: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检索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注: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文件、过程规范和试验规范)或与产品有关(如:产品规范、性能规范和图样)。

  7.5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注1:“已验证”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注2: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示例:管理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顾客要求评审和不合格评审。9.有关审核的术语12条。★9

  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GB/T 19001和GB/T 24001-1996)的认证或注册。

  审核组: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注1:通常任命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注2:审核组可包含实习审核员。在需要时可包含技术专家

  技术专家: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注1:特定知识或技术包括关于被审核的组织、过程或活动的知识或技术,以及语言或文化指导。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或检定、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10.5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据最新消息,意大利也成为了IFS的OWNER了“自有品牌”,有时也被称为商店品牌,是指零售商开发与加工生产的品牌销售产品。这种做法早在以食品、服装为主打商品的超市中比较多见,由于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并通过规模效益降低销售成本,自有品牌产品通常具有明显的低价格、高品质的竞争优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自有品牌商品比一般同类商品价格低30%,国内连锁店的自有品牌的价格多低于同类产品的10%-20%左右,自有品牌的价格优势显而易见。

  另外,根据前一段时间在中国举行的GFSI会议,关于家乐福、沃尔玛等七大国际零售商对于BRC(英国)IFS(德国,法国),SQF(美国),DUTCHHACCP(荷兰)四个标准互认,不知道是否可能?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家乐福、沃尔玛等七大国际零售商将在中国推行“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证)”,中国的食品供应商即将面临更加严格的供货标准,甚至面临淘汰的风险。该消息一出,着实把不少食品供应商吓出一身冷汗。《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多方证实,由于可行性不大,GFSI认证短期内并不会在中国实施。

  家乐福、沃尔玛的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他们并没有接到在中国推行GFSI认证的通知。而根据报道称,放出消息说GFSI认证将在中国推行的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是记者又致电该协会,并最终得到确切消息:虽然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特易购等七大国际零售商都已达成一致,接受所有的四项GFSI批准的标准,但短期内并没打算在中国推行此认证。

  据介绍,GFSI认证主要由来自欧洲的国际性食品零售商于2000年5月提出,目的是寻求食品安全系统的持续改进,提高供应链的成本效应,并保证消费者有更安全的食物。GFSI认证并不建立新的标准,而是通过建立认可指南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核审。也就是说只有符合GFSI认可指南的食品安全认证标准才能被GFSI所认可,被零售商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GFSI承认的认证标准有四个:BRC(英国),IFS(德国,法国),SQF(美国),DUTCHHACCP(荷兰)。而我国的食品供应商绝大多数只具备ISO、GMP、HACCP等认证,也就是说,如果在中国推行GFSI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国内食品供应商都必须再做零售商承认的认证,否则就不可能进入这些零售终端。“由于实施难度较大,GFSI认证暂时不会在中国推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确切表示。

  GSFI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证主要由来自欧洲的国际性食品零售商于2000年5月提出,目的是寻求食品安全系统的持续改进,提高供应链的成本效应,并保证消费者有更安全的食物。GFSI认证并不建立新的标准,而是通过建立认可指南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核审。也就是说,只有符合GFSI认可指南的食品安全认证标准,才能被GF-SI认可,被零售商认可。目前被GFSI承认的认证标准有四个。采用的标准:BRC IFS SQF Rav HACCP

  3、食品服务公司;4、餐饮公司;5、食品配料生产;6、预包装食品的供应;(不生产,在审核范围中剔除预包装食品的加工,但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在BRC IFS 目录中在第17类别食品配料1.液态蛋2.蛋粉3.乳清粉4.维生素5.盐6.添加剂7.明胶8.醋9.蜜饯水果10.面粉改良剂11.家用焙烤材料12.糖/糖霜13.蛋糕装饰品14.糖浆(调味/不调味)15.果胶16.气体不会的,BRC IFS的审核员要比ISO系列少多了,BRC通过BRC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然后考试合格后可以具备资格!我们今年刚刚提供了了一次BRC的培训及考试!

  IFS难度更大,除了要培训,还要参加公开的考试,有笔试还有面试,难度很大,俺也刚刚参加法国人搞的培训还没去考试呢,一般在国外考,通过的几率很小!以后我把IFS考试的过程发给大家参考!所谓的本地化是指BRC主要授权给那些国际化程度高的公司,通过他们进行本地化操作!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成本,也有利于BRC IFS的推广!呵呵,我知道有不少公司还是到国外找认证公司呢,就是因为其不知道这个原则的!对产品没什么要求,只要在目录范围就行了,不过BRC IFS重点关注的是预防,不是说你的产品合格就行的!

  通过SQF2000CM认证的企业可以将SQF2000CM认证标志使用在企业的广告上,获认证的产品包装上。(这和BRC不同)SQF2000CM标准的内容4.1承诺4.1.1质量政策4.1.2组织结构4.1.3培训4.2供应商4.2.1采购4.2.2原材料检查4.3生产控制4.3.1加工控制4.3.2纠错行动4.3.3处理、储存、包装和发运4.3.4食品安全4.4检验与测试4.4.1检验、计量和设备测试4.4.2检验及测试状态4.4.3内部审核4.5文本控制及质量记录4.5.1文本控制4.5.2质量记录4.6产品识别和追踪4.6.1通则认证工作的流程第一步:企业管理层要作出承诺第二步:对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即HACCP),这样做是为了让企业建立并实施适合自己的卫生安全质量管理体系。HACCP是全球食品工业所采用的最佳卫生安全管理工具,用以管理食品安全和质量所带来的风险。有效的HACCP体系可以识别潜在的危害、建立有针对性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限度,同时在实施前审核并建立监控程序以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SQF2000CM体系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具备获得认可的质量管理、HACCP体系制订及培训的资格。认证程序第一步:参加认可的SQF2000CM认证培训第二步:提交认证计划书和申请书第三步:申请资料的审阅第四步:预审第五步:正式认证审核第六步:注册/及跟踪监督

  SQF1000体系标准 SQF1000标准主要是为进入SQF2000标准前针对该产品供应商的第三方审核需要而开发,并专门提供给初级农产品加工生产者,使其执行的食品质量安全计划,旨在控制初级鲜活农产品田间质量安全,相当于我们通常意义下的GAP。 SQF1000与SQF2000相似,包括所有SQF2000框架内容,只是应用对象及应用范围不同,实施难度相对SQF2000简单。SQF1000也分为3个层次,初级农产品生产者也可根据提供的3个层次认证标准,提出相应的产品认证。

  BRCIFS是自愿性质的认证,出口到欧盟并没有强制要求通过BRC或IFS认证,其只是采购商的要求,其目的通过这些认证来证明其对于产品的合法性,质量,安全性是due diligence的,如果国内的企业只从事出口产品,可以参考其要求用于自身提高,没必要现在去做这些认证,这点国内的企业应该清楚,没必要去跟风搞认证,但是对于想走进国际市场,特别欧盟市场的企业,可以把其作为敲门砖,据BRC的信息,BRC 08年将重点建设其数据平台,将会将通过BRC的企业登录在其数据库中供其会员使用;据我所知目前在国内除了BRC的全球合作伙伴摩迪英联(MOODY)之外,还有好多公司可以提供这些认证,比如NQV,BSI,ITS等,企业可以在BRC的官方网站上查到所有的授权认证企业!

  1、ISO22000:2005标准是ISO和HACCP的一个整合,主要包括:ISO22003(ISO22000认证指南)和ISO22004(ISO22000:2005运用指南)以及ISO22005(饲料和食品链可追溯性-设计和开发通用原理和指南);2、ISO22000和GMP,SSOP以及HACCP的运用区别:a. GMP是政府强制性的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和销售的卫生法规。GMP的内容是企业必须达到的基础标准。主要包括的内容:建筑物和相关的设施和布局;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供给;污水和废物处理的基础条件的提供;设备的保养和预防的可实现性;对采购,供给,产品和飞废弃的处理;防止产品的交叉污染;清洁和消毒;虫害控制;人员卫生;其他的适用方面;

  b. SSOP是食品企业达到GMP 后的卫生保障,包括人员和设备的卫生,消毒以及卫生保持的系列管理。SSOP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接触的物品的卫生和安全;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防止产品的交叉污染;清洗和消毒以及卫生设施的保养;防止产品被污染;有毒物质的标记,储藏和使用;人员的健康和卫生;虫害的控制;

  d. ISO22000是食品安全的一个体系框架,其中的食品安全前提方案PRP就包括了SSOP和GMP的两个方面的要求;ISO22000确定为确保食品供应链上没有缺陷的连接点。该标准,从饲料生产、初级生产到食品生产商、运输和储藏企业,以及零售分包商和食品服务的出口——与食品内部关联组织,如设备生产商、包装材料、清洁剂、添加剂和配料生产商等都可以采用。ISO22000详细说明了食品链上食品管理体系的要求,为了提供安全一致的终端产品以满足适合消费者和采用的食品安全法规两者的要求,组织需要证明他们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

  EUREP-GAP什么是EUREPGAP?EUREPGAP最初于1997年由零售商发起,属于欧洲零售商农产品工作集团(Euro-Retailer Produce Working Group-EUREP).目的在于使发展良好农业操作规程(Go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标准和程序一致。以前讲EUREPGAP是一系列适合国际认证法规认可的标准的文件。来自全球食品行业各个环节的代表参与制定了该文件,这是一个非常全面,且颇具挑战性的协议,使生产商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需要予以重视的、进入市场前的阶段。谁是EUREPGAP的成员?EUREPGAP的成员包括零售商、供应商/种植商和农业服务和原料等相关的成员。相关的成员负责初级生产商和农艺,并着重致力于开发良好的加工,但他们并不是EUREPGAP中做决定的。决定是由由独立主席任职的EUREPGAP筹划指导委员会来做。标准文件和认证体系由技术和标准委员会批准。这两个委员会中零售商和种植商的代表各占50%。该组织不再由零售商来主导,已经发展成为更民主的机构。在做决定时考虑到整个供应链和最终消费者的利益:它已成为整个供应链的合伙人。EUREPGAP的目标是什么?EUREPGAP的目标是从根本上减低农业生产中食品安全的风险,参考其它理念,客观地对其运作进行验证,以确定其在全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我们通过协议和符合标准来达到此目标。EUREPGAP提供了一个寻求持续改进的论坛。技术和标准委员会由种植商和零售商组成,他有规范的日程对所发生的事和风险进行评估。这是一个很有活力的过程,该机构将领导对协议的审核。既然EUREPGAP认证后并不能使用“标签”,那么消费者如何知道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已经被认证过呢?EUREPGAP面向企业,侧重于商业对商业(B-B)而不是面向消费者,所以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应该至少符合一定的要求,而不是对消费者进行暗示。许多零售商根据他们的规定在EUREPGAP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零售品牌,并且将其品牌的部分内容通知其消费者。有多少零售商在卖EUREPGAP认证的商品?在欧洲,正式的EUREP零售商成员有22个,他们是在欧洲排名前22位的零售商。谁需要EUREPGAP认证?如果你有农产品向以上客户供货的话,您将需要EUREPGAP认证。中国已有哪些企业申请了EUREPGAP认证?目前,国内已有陕西华胜、FHTK、万鑫食品等企业集团申请并取得了EUREPGAP认证资格。EUREPGAP标准涵盖了哪基本的要求?EUREPGAP标准涵盖了安全、质量、环保、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很全面的体系标准。EUREPGAP标准的基本要素?1.溯源性2.记录保存3.品种与根苗4.地块的历史及管理5.土壤及底土层的管理6.肥料的使用7.灌溉8.作物保护9.收获10.收获后的处理11.废料及污染管理12.危害评估13.环境事宜14.投诉15.内部审核

  什么是SQF2000CMSQF2000CM是目前广为国际食品行业(生产及零售企业)认可和采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标准,它源自于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政府为食品链相关企业制定和推荐的食品安全与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作为国际上最早将HACCP与ISO9000相整合的,专门为食品企业设计的质量体系标准,SQF2000CM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很受食品企业的欢迎,并迅速从亚太地区向全球传播。目前,SQF2000CM的全球认证权归属美国的FMI(食品零售业信息公会),这组织的成员拥有全美国三分之二的零售额。日本最大的超市联锁企业“佳世客”要求其在韩国和中国的食品供应商要取得SQF2000CM的认证资格。我国目前取得SQF2000CM认证的企业有蒙牛乳业集团、山东凤祥集团和山东华誉集团等二十多家企业。通过SQF2000CM认证的企业可以将SQF2000CM认证标志使用在企业的广告上,获认证的产品包装上。在由独立第三方认证审核机构的监督管理下,该标志体现了企业向客户展示其生产优质安全、卫生食品的能力和承诺,通过在企业内部实施SQF2000CM认证体系,企业能够提升其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何申请SQF2000CM认证?最近几年来,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在以前是没有的。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想了解到有关食品的安全问题,管理部门也开始积极地采取多种方法以保证食品卫生。伴随着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及国内的不断革新,消费者们对以下几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商、加工企业、零售商和餐饮服务行业都认识到了对他们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进行独立监督的需要和重要性。SQF2000CM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在帮助这些企业实施他们的食品质量及安全计划正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SQF2000CM标准认证体系的有效实施可以在下列几个方面体现对企业的价值:

  ·使产品能够满足市场及法规的要求SQF2000CM标准的内容4.1承诺4.1.1质量政策4.1.2组织结构4.1.3培训4.2供应商4.2.1采购4.2.2原材料检查4.3生产控制4.3.1加工控制4.3.2纠错行动4.3.3处理、储存、包装和发运4.3.4食品安全4.4检验与测试4.4.1检验、计量和设备测试4.4.2检验及测试状态4.4.3内部审核4.5文本控制及质量记录4.5.1文本控制4.5.2质量记录4.6产品识别和追踪4.6.1通则认证工作的流程第一步:企业管理层要作出承诺第二步:对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即HACCP),这样做是为了让企业建立并实施适合自己的卫生安全质量管理体系。HACCP是全球食品工业所采用的最佳卫生安全管理工具,用以管理食品安全和质量所带来的风险。有效的HACCP体系可以识别潜在的危害、建立有针对性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限度,同时在实施前审核并建立监控程序以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SQF2000CM体系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具备获得认可的质量管理、HACCP体系制订及培训的资格。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认证程序第一步:参加认可的SQF2000CM认证培训第二步:提交认证计划书和申请书第三步:申请资料的审阅第四步:预审第五步:正式认证审核

  这个标准从澳大利亚传出来,在东南亚、韩国等地得到了推广。后来ISO2000的版权被美国食品零售商公会(FMI)买去,FMI下设了一个机构,叫SQFI,目前这个机构在负责SQF2000和SQF1000的全球认证管理事务,即,SQFI负责对从事SQF认证机构的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对SQF审核的资格注册进行管理。FMI在北美很有影响力,美国主要的食品零售商都是FMI的成员,所以有FMI的推动下,SQF2000和SQF1000在北美食品零售商中的影响力正在提升。除了北美地区之外,日本一些大的超市集团也要求食品供应商必须通过SQF认证。SQF2000和SQF1000都是国际商业组织(CIES)认可并向其成员推荐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标准。目前在国内能有资格从事SQF认证的机构不多,数量很少。

  EUREPGAP证书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遵循欧洲GAP的标志,获得认证的企业和个人的相关信息会被发布到秘书处的网站上。如果欧洲零售商对EUREPGAP农产品有需求,他们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站,直接找到相关产品的供应商。欧洲的产业链由零售商控制,就是大型超市控制着欧盟大部分的商业资本,EUREP是以欧洲大型超市为会员的行业协会。随着欧洲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关注程度的增加,欧盟进口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没有通过EUREPGAP的供货商将在欧洲市场上被淘汰出局,成为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牺牲品。

  2005年5月,国家认监委与EUREPGAP/Food plus正式签署《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EUREPGAP/Food plus技术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规定,China GAP与EUREPGAP认证经过基准性比较,良好农业规范一级认证等同于EUREPGAP认证,China GAP认证结果将得到国际组织和国际零售商的承认。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获得China GAP认证后,可以把其农产品供应的信誉转化为得到China GAP认可的资源,因为China GAP认证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一种商业保证,这样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据了解,由于多方努力,我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 GAP)于2005年12月31日发布,200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8年, 英国零售商协会根据本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与英国零售商群,认证机构,皇家实验室及学术团体共同制定了BRC食品技术标准来评价各大零售商自由品牌的供应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该标准迅速被各国相关机构的陆续采纳为行业性标准,迄今为止仍被视为全球食品工业中里程碑式的权威标准。其不仅成为全球性的零售业供应商评价标准,更被大量知名品牌企业广泛运用于对自身供应商和生产工厂的审核及评价。目前,英国和斯勘迪纳维亚主要的零售商只接受通过BRC认证的企业作为他们的供应商。欧洲各大零售商也采用BRC作为他们进行供应商审核的既定标准。随着BRC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运用,BRC组织更是将其发展完善成为包括食品,包装,消费品,转基因产品四个大项30个小类的跨行业标准。从而在更广泛领域里发挥作用。BRC最初是为了执行欧盟一般产品安全指导令的法律要求而制定。其在确定和推进供应商品质及安全上显着的规范性作用使之迅速发展成为欧洲乃至全球领域零售业的供应商审核标准,目前又扩展到餐饮业领域。

  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HACCP的控制系统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任何一个HACCP系统均能适应设备设计的革新、加工工艺或技术的发展变化。HACCP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食品生产者与美国航天规划署合作,首次建立起了HACCP系统。199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HACCP系统为目前保障食品安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卫生主管当局开始通过法规强制性的在一些食品行业中推行HACCP。我国最早开始应用和实施HACCP体系的企业是出口水产及畜禽肉类食品加工出口企业。这方面的工作起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由当时的国家商检局组织推动。

  FAMIQS是应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对饲料安全卫生要求,专门为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生产商制定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各种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的安全质量,为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生产商提供一个构建产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共同规范,促进欧洲及国际范围内安全饲料的生产和贸易。在欧洲,最早开始在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生产领域导入HACCP,制定和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是荷兰和英国,荷兰的PDV制定和实施了GMP+体系标准,英国相关行业组织制定和实施了FEMAS。荷兰和英国在这个领域的实践为FAMIQS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ISO 22000简介:ISO 22000采用了ISO 9000标准体系结构,在食品危害风险识别、确认以及系统管理方面,参照了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食品卫生通则》中有关HACCP体系和应用指南部分。ISO 22000的使用范围覆盖了食品链全过程,即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制造、分销,一直到消费者使用,其中也包括餐饮。另外,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杀虫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储运、食品设备、食品清洁服务、食品包装材料等。 ISO 22000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它是通过对食品链中任何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指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将危害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5个初始步骤和7个原理ISO 22000引用了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5个初始步骤和7个原理,这5个初始步骤是:1)建立HACCP小组;2)产品描述;3)预期使用;4)绘制流程图;5)现场确认流程图。7个原理是:1)对危害进行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3)建立关键限值;4)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视体系;5)当监视体系显示某个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确立应当采取的纠正措施;6)建立验证程序以确认HACCP体系运行的有效性;7)建立文件化的体系。ISO 22000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ISO 22000作为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应确定各种产品和(或)过程种类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并应考虑消费群体中的易感人群,应识别非预期但可能出现和产品不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一方面通过事先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式,对确认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将“应急预案及响应”和“产品召回程序”作为系统失效的后续补救手段,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遭受的不良影响。该标准也要求组织与对可能影响其产品安全的上、下游组织进行有效的沟通,将食品安全保证的概念传递到食品链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体系的不断改进,系统性地降低整个食品链的安全风险。ISO 22000的内容如下:引 言I

  8.1总则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8.3监视和测量的控制8.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8.5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准则与GB/T19001-2000之间的对照附录B(资料性附录)HACCP与本准则的对照附录C(资料性附录)提供控制措施(包括前提方案)实例的CAC参考文献及其选择使用指南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它是食品和药品生产行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规范的代名词。在我国的制药行业,GMP认证是依法实施的强制性认证,而在我国的食品行业,GMP认证是自愿性的认证,一些国家的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的采购商对GMP认证比较认可和推崇。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食品GMP认证审核要点。

  Halal认证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组织,目标是解决过度捕捞的问题。海洋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一套鉴别可持续捕捞的环境标准。符合该标准的海鲜制品将被打上明显的蓝色MSC标志。制定了“不过量捕捞,保护渔业资源。若渔业资源已经枯竭,只能在可恢复渔业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捕捞”,“在维持渔场所在海域的生态多样性及繁殖能力的条件下可进行捕捞”等原则和标准。 个人感觉像是可持续发展的渔业过度捕捞已经使我们的海洋不堪重负,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如不立即采取行动,一些我们喜欢吃的鱼类将很快从商店柜台和饭店的餐桌上彻底消失。不仅我们的食物来源受到了威胁,因疏于管理以及浪费性和破坏性的捕捞方式所造成的无序捕捞正在使全球渔业走向绝境。这还将严重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现在每年因误杀、误伤致死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达数十亿。

  去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要求其采购商在全球采购虾类产品时,生产商必须满足BAP标准要求,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美国养殖认证委员会(ACC)的认证。ACC将从第三国派遣专家进行审核,这一认证是将现场检查、流水取样与卫生控制、治疗学控制、可追溯性记录相结合,对包括养殖场的所有权、规章制度、社团关系、从业者的安全和雇用关系以及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污水管理、沉淀物管理、土壤和水的保持、苗种资源、补给品的储存和处置、药物和化学制品的管理、微生物环境、收获和运输等等项目进行审核,并要求所有记录都必须保持可追溯性。

  (4)食品厂商与Kosher认证机构签订合同,并支付费用。 通过Kosher认证的食品,可以在产品上使用Kosher认证标志。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美,购买Kosher食品的消费者不全是犹太人,也就是说购买Kosher食品的动机并不仅仅是宗教原因,其他的购买者包括穆斯林、七日基督降临教派、素食主义者、饮食过敏者及寻求高质量食品的消费者。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