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募资扩产的动机让人质疑外,《红周刊》记者根据财报数据核算了伊力特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情况,发现这部分数据是存在一定异常的。 2018年、2019年上半年,伊力特营业收入分别为21.24亿元和9.4亿元,若考虑到同期国内增值税税率变化的影响,伊力特2018年、2019年上半年含税总营收大约为24.71亿元和10.91亿元。 据伊力特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3.32亿元和11.92亿元,此外,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减少预收款分别为1.6亿元和4666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影响,则与2018年、2019年上半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达到了24.92亿元和12.38亿元。 将这两年的含税营收与现金收入数据勾稽,则2018年、2019年上半年现金收入比含税收入分别多出2124万元和1.48亿元。理论上,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应收款项应该分别减少2124万元、1.48亿元才合理。 然而,在这两年的资产负债表中,伊力特的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分别为2.81亿元、1.17亿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数据,2018年未减反增加了8697万元,2019年上半年虽然减少了1.65亿元,但与理论上应该减少的1.48亿元有一定的差异,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相差了1.08亿元和1701万元。 考虑到伊力特财报并未披露任何应收票据背书金额,因此这一数据差异应与应收票据背书无关,可既然如此,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财报数据显示,伊力特2017年和2018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3.18亿元和2.93亿元,占总采购额比例为35.19%和26.59%,由此推算出这两年的采购总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1.04亿元,若考虑到国内增值税税率影响,则2017年公司含税采购约为10.56亿元,2018年含税采购约为12.84亿元。 在2017年、2018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2.55亿元和11.39亿元,剔除当年预付款项新增加的3766.36万元和597.36万元的影响之后,则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12.17亿元和11.33亿元。将含税采购与现金支出相勾稽,可发现2017年,现金支出比含税采购金额多出1.61亿元,2018年含税采购金额则比现金支出多了1.51亿元。理论上,当年的应付款项应该相应减少或增加这些金额。 可事实上,查看伊力特财报可发现,2017年、2018年的应付款项分别为1.54亿元和2.37亿元,2017年和2018年都相比上一年增加了2484.5万元和8292.4万元。这一结果与理论上应该新增或新减少的金额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017年未减反增,存在1.86亿元的数据偏差,而2018年则存在6839万元的偏差。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数据的偏差呢?对此疑问,是需要公司予以一定的合理解释。 除营收数据、采购数据存在疑点外,若分析伊力特的存货数据,同样可发现该数据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在财报中,伊力特披露了近几年原材料采购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酿酒原材料和包装材料,2017年为9.03亿元,2018年为10.17亿元。此外,伊力特还披露了营业成本中的材料消耗金额,2017年、2018年分别为7.71亿元和8.41亿元,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76.9%和77.65%。 将材料采购金额与营业成本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相减,2017年和2018年分别得到1.32亿元和1.76亿元的差额,理论上说,这部分差额应计入当期存货变化中,即2017年、2018年存货中的原材料应该分别新增1.32亿元和1.76亿元。 先不考虑这两年存货中原材料的新增金额如何,在2017年和2018年,伊力特的存货价值总额分别为7.79亿元和7.95亿元,仅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7178.55万元和1575.24万元,仅这一数据就已经比原材料应新增的1.32亿元和1.76亿元要少得多,这本身就已显示出其存货相关数据的矛盾。而对此差异,就需要公司做更多解释了,否则,公司就可能存在有更多存货未销,或者营业成本要比披露的数据要高的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