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疆白酒上市公司的“独苗”,伊力特600197)与其他区域型白酒企业一样,2019年也面临着增长乏力的状况,特别是在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下还融资扩产,如此举措令人不解。更为重要的是,梳理其近几年的采、存、销数据,还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异常。 作为新疆地区白酒上市公司的“独苗”,伊力特与其他区域型白酒企业一样,2019年面临增长乏力的状况。财报显示,伊力特2017年、2018年营收增速还能够在10%以上,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但进入2019年后,营收和业绩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一季报和三季报营收增速还不到1%,半年报业绩则同比下滑5.7%,这是近年来的首次下滑。 不佳的财报数据让伊力特股价一度重挫,4月份以来,股价持续下行,截至12月6日,股价在15元附近徘徊。伊力特的经营究竟出现什么问题,导致其今年的业绩表现明显迥于往年? 财报显示,伊力特主要产品是白酒,近5年来,占其总营收都在94%以上,其中高档酒是公司的营收主力,2018年时,高档酒贡献占比61%、中档酒占28%、低档酒仅占5.5%;2019年上半年,高档酒占比提升至73.6%。 在财报中,伊力特把自己的市场划分为疆内和疆外。2016年以来,其疆内市场占到总营收的70%以上,疆外市场仅占20%左右。由此划分可看出,伊力特是一家典型的区域型白酒企业。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疆外市场,2018年伊力特的疆内市场增速出现了大幅缩减,相比2017年的15.32%占比下滑至2.59%。此外,虽然公司并未公布2019年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具体的疆内疆外增速情况,但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疆内市场业绩为6.98亿元,不足2018年的一半。对此,伊力特在半年报中称,“销售面临着严峻挑战,新疆本地市场销售总量出现萎缩”。 相比增量空间有限的疆内市场,伊力特对疆外市场的“野心”似乎越来越大,其曾立下“军令状”,计划力争未来5年,新疆市场与疆外市场销售占比由目前的7∶3转变为3∶7。然而从公司2018年披露的经销商队伍来看,此目标似乎“任重而道远”,2018年,伊力特疆内经销商数量还是占大头,有45家,报告期内增加了5家,而疆外经销商数量却只有8家,仅比上一年增加了1家。疆外市场的经销商可选择的品牌众多,伊力特如何发展壮大其疆外经销商体系,显然是令人好奇的。此外,开拓疆外市场不仅要面临着众多品牌的“狼争虎夺”,还要花费高额的宣传推广费用,而从伊力特财报来看,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确实是在逐渐走高的,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占比分别为3.7%、4.89%和6.26%。 然而有意思的是,相比宣传推广的花费,伊力特似乎更愿意把大笔资金投入生产端。今年3月,伊力特披露了再融资预案,拟发行8.76亿元可转债,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就此次可转债募资目的来看,计划用于对公司总部酿酒基地进行全面技改,形成3万吨成品酒生产能力,此外还要将第一坊从伊宁市搬迁至可克达拉市,形成1.5万吨成品酒的生产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2018年年报中,伊力特曾提到自己现有产能状况,总部生产的设计产能为3.2万千升,实际产能为1.99万千升;伊宁分厂设计产能为8000千升,实际产能仅为5721千升。当然,不确定的是,这里提到的设计产能是否是已有的生产设施所能释放的产能,若是如此,则从公司实际产能来看,在已有的生产条件下,产能并未得到完全释放。既然如此,公司又为何要花费大笔资金去建设新的项目呢?如此异常情况,不由让人怀疑其募集资金的必要性是否合理。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从伊力特的资产状况来看,其货币资金并不少,且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4亿元、13.46亿元和17.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40%以上。可既然公司存在如此多的资金,又为何不充分利用一下自己的货币资金,非要发行高达8.76亿元的可转债呢?如此情况同样让人对其真实的资金情况感到好奇,是否真的存在哪么多可使用的货币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