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日前,该区大型VR科技体验馆投入使用,体验馆总建筑面积2518平方米,是九江市首家、全省第二大VR科技体验馆,馆内设消防体验区、科普教育区、VR游乐区等,日接待游客可超1万人。据了解,VR体验馆是九江市柴桑区积极响应江西省打造“VR产业‘江西高地’”宏伟目标,更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的重要举措。 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柴桑城,将会成为更多人的“向往之城”。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柴桑区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整体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全区618个基层党组织和12861名党员全面参与,有力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有特色走前列。 一是坚持从细从严抓谋划部署。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前,即着手谋划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40名,组建“一办五组”,明确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坚持走深走实抓学习教育。已举办专题读书班、补课班、中心组学习、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员培训班、基层党代表宣讲、专题党课等近2000余场次,确保了“一步不能漏、一个不能少”。率先举办区委常委班子暨科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各地各单位必须集体学习2天以上;灵活有效分散学,编印下发应知应会手册,建立手机学习群,使用“学习强国”APP日常“充电”、开展“微课堂”竞赛等;务实高效轮训学,分两轮对11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部分机关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并为外出流动党员寄“专属学习包”336份,送书上门1200余份,带动56名农村老党员、各类党员代表讲党课186场次,收集党员、干部心得体会文章3200余篇,其中外地党员46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抓调查研究。千名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项目一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万名党员落实直接联系群众要求,深入开展“走亲、连心、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饮水难、出行难等一批实事难事。四是坚持抓检视整改。坚持零时差整改、零误差整治、零偏差落实,及时推进“8+6+1+N+6”整治任务和检视的29条问题整改落实,推动一大批民生工程落实落地,万客汇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人民医院顺利搬迁,柴桑区“四小”投入使用。主题教育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办理民生实事120余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在主题教育中锻造熔炼、走向未来。柴桑区将突出主旨主责,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更大实效。一是抓好专项整治。对前期调查研究和自我检视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定期“晒”成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在高质量开好区委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指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三是搞好成果运用。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坚持下去,建章立制,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努力实现柴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人民过上高品质更美好生活的目标。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柴桑区广大干部群众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着力解决了一批当前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主题教育扎扎实实引向深入。 “让乡民富起来,让乡村亮起来,让乡愁浓起来。”乡村振兴值得拥有更多期待,美丽乡村更加能够寄托住乡愁。柴桑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农业强起来目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3个,成功举办油菜花节、桃花节、采摘节等生态旅游节活动,吸引游客3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1亿元。围绕农村美起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完成新农村建设点334个,岷山乡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江洲镇荣获江西魅力乡镇十强,沙河开发区毛桥村在全市首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围绕农民富起来目标,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培育农村文明新风,让农民群众在美丽文明的家园中生产生活。目前,新建农村公路535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