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接收一大堆朋友的旧书,其中一本是大冰的《我不》,书内容暂且不表。封面对作者的简介格外有趣,野生作家//主持人//老背包客//不敬业的酒吧掌柜//科班油画画师//民谣推手//手鼓艺人//业余皮匠//业余银匠//业余诗人斜杠后面的标签看上去都神秘而雷人,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斜杠青年,到这里已经“登峰造极”。 斜杠青年的概念是个舶来品,《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其书籍《双重职业》中这样定义这一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Mian是很有代表的一员,生化系实验室助教//社区公益活动举办者//平面设计师//母婴自媒体平台运营者//在线翻译,除了没做代购,用她自己的话说,将自己所有的生存技能都压榨出来了。选择“斜杠”的生活状态,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是为了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答案当然是两者兼顾了。 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思想更开放,更渴望创新、渴望自由,更加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主、多元、有趣、独立这些特质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产生。当姓名后有了斜杠加身,就可以被捧称为各类“达人”“大神”,带来更多的谈资,更多的优越感。“斜杠青年”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渴望更好的自己,规划更好的人生资源时间。斜杠青年并不是单纯拿自己的时间、精神、心力去换钱。而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定位,做合适回报的事情。 每一个斜杠后面,代表着一种生存技能;每增加一个斜杠,也就代表比别人又多了一项吃饭的本领。但这些斜杠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面面俱到之前,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在这一领域起码称得上“专业”。 古往今来的很多大家,符合斜杠青年定义的也有不少,例如达芬奇的斜杠能力就有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不过,画家是他最主要的职业。其他一切副业的爱好都服务于绘画。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同样也是因为对文学的专注,让他的书法、绘画文气斐然,意境深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有自己的主业,然后再利用已有资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