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军事论坛丨善于把握战局关键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4-18

  战局即战争局势,是战争双方在对抗中形成的总体局面和基本态势。随着战争形态的加速演变,深刻认识现代战争战局控制面临的威胁挑战,科学谋划和推动战局发展,准确把握其发展变化和实施要点,是掌控作战主动权、制胜战场的关键所在。

  开局重谋,善打“主动仗”。“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开局指战争初期形成的军事形势和战场态势。随着作战方式的变革,以无人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等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战争往往是“首战即决战”,战争双方所积聚的大部分“能量”,在战争初期就会释放出来,使战场迅速达到白热化。作战双方谁开局控制得好,往往就能够迅速夺取战场主动权,故开局须反复周密考量,切不可逞一时之勇。未来作战,要深谙“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内涵,战前进行充分调研,研透作战对手,搞好作战预实践,进行充分开局设计,搞好谋篇布势,反复研究何时打、打哪里、用什么打、打到何种程度、何时结束等重要问题,进行精细充分准备,力争开局以有别于传统的作战样式、超强度的作战节奏,迅速对敌形成战场优势,在最短时间内赢得战场综合制权,为下个阶段作战奠定基础。

  中局争势,敢打“持久仗”。“势者,胜众之资也。”两军对垒战至中局,双方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皆已就绪,既可承开局之势,又可补困局之短。且双方力量充足,无法短期速决,此时最为考验两军定力和耐力。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曾提出过“坚持最后五分钟”的理论。他认为,当你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当你发生动摇的时候,而恰恰也是敌人绝望的时候,此时何方能坚持,何方就能取胜。未来打仗战至中局,情况更加激烈复杂,更需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要防止出“昏招”,被敌方抓住破绽,遭受系统性攻击而致全线溃败;也要攻防兼备、稳中求进,把握作战节奏,控制战场态势向利于己方转换的方向发展;还要善于静观待发、择机而战,逐步扩大局部战果优势,进而争夺全局整体优势。

  困局求变,巧打“翻身仗”。“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未来战场是复杂体系对抗,其过程瞬息万变,不确定性、偶然性急剧增加,态势更加变幻莫测。囿于各种外部因素,任何一方都可能落入危局、难局、迷局等诸多困局,处于被动状态。此时,须识变、求变、善变,在困局中探寻应变之道,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尽快扭转战局。豫东战役中,我军前期处境不利,粟裕两变战术出奇兵,彻底打破僵局,实现逆袭全盘皆活,创造了解放战争歼敌的新纪录。此战是在逆境中灵活指挥、善用“奇兵诡道”的典范。未来作战,当处于困局时,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在困局重压之下主动寻找破局取胜之法。同时,要善于变通,随机应变,敢于打破“坛坛罐罐”,在复杂情况下求新求变,用活战法,以变制变,找准困局的病因症结所在,化困局为机遇。

  末局慎始,稳打“收官仗”。“兵贵速,不贵久。”现代战争资源消耗能力、战场摧毁能力快速提高,作战代价大幅增加,加快战争进程、缩短作战周期是提高作战效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战至末局,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必须未雨绸缪,预先对总体战略态势作出正确判断,借助前期作战优势发动连续攻击,速战速决,力争在有利态势下结束战斗,实现完美收官。未来作战收尾阶段,更应深谙“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髓要义,加大攻击强度,对敌实施非对称、高强度攻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还应加快攻击节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追歼残敌,从心理上、意志上、士气上彻底击垮敌人,使之丧失斗志和抵抗能力。要尽可能在敌有利条件未形成之时,或重大逆转到来之前即果断结束战斗,巩固既有利益,不因局部得失而恋战,力争取得最大战果和最小损失。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