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8日,刚获得自由三年的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从台湾乘坐飞机到达了旧金山,这是两人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 张学良只在女儿张闾瑛家中短暂停留后,就搭乘飞机到了夏威夷。这个东北将军,在经历了40多年的“幽禁”生活之后,决定告别台湾,到夏威夷长期定居。在夏威夷停留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仅让儿子帮忙解决“绿卡”一事,也拜托了还在台湾的侄女张闾芳,代他把自己留在台湾旧居里的一些藏品文物,放在索思比文物拍卖会上进行公开拍卖。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国内外文物收藏家们的注意,因为这些藏品即使是张学良被“幽禁”期间也没有丢失,如今首次进行公开处理,令许多人都十分好奇。 据说,这笔拍卖资金主要是张学良和他夫人在夏威夷定居所用,作为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可以说是长于富贵乡,晚年为什么会沦落到要拍卖自己的旧居文物,才能维持生活呢? 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学良继承了其父东北保安军总司令的职位,除此之外,还有张作霖收敛了一生的财富。1902年以前,张作霖还是一个穷光蛋,家中无田无房,生活困难,后来他上了梁山,开始大肆掠夺百姓的财产。百姓本就不富裕,再加上土匪众多,典型的“僧多粥少”,所以张家依旧贫穷。 1903年,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成了新民府巡防营的管带,有了权力,想要以权敛财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他先是从黑山县中安堡征来了几十亩土地作为私产,雇佣长工耕种,收取租金,后来又利用攒下来的租金开了一间油坊,修了一栋房子,将家人挪去居住。 1904年,张作霖奉命剿匪,在缴获一大批赃物之后,他将一部分交公,另一部分则落入自己囊中。钱多了以后,他开始不满足于之前的居所,于1905年在新民县城购买了一栋豪宅,带着家眷搬了进去。1906年,张作霖又就近开了一家油坊,由于经营得当,油坊生意不错,这也成了他后来万贯家财的基础。 新民县是辽西着名的水旱码头,每日来往船只不断,而张作霖掌管着新民县巡防营,怎么能看着眼前这块肥肉而不心动呢?于是,他在码头上加设哨卡,增收税费,然后将其中一部分上缴,其余私吞,敛财速度加快。同时他还以新民县为中心,向四处开设商业分号,增加实业。 有了多种进项,张作霖的家底逐渐丰厚起来,他依旧十分热衷于买地,先后在北镇和黑山县赵家庙附近购买土地。随后还在黑山县大建房产,以供原配妻子母家赵氏和二夫人的娘家卢氏居住。连岳母家都照顾到了,张氏家族的居住地更不能差了,1907年,张作霖在新民县兴建住宅数间,供张氏族人居住。此时的张氏家族与几年前早已天差地别。 后来,张作霖奉命四处剿匪,凡是他所到之处,都会开设粮栈和油坊分号,同时还利用剿匪所得金银继续购买土地,这些土地都被他租了出去,同时有专人管理和收租,收入十分可观。 1910年,张作霖被召回奉天,站稳脚跟后,他又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虽然为了避嫌,开设的生意很少,但光是一家三畲粮栈总号的规模,就远超之前他设立的其他生意。 这一家三畲粮栈明面上和其他几家没有区别,都是卖粮食的,背地里却经营着军需用品,是奉军二十七师和二十九师用品的供给方,收入稳定且丰厚。但此时的张家产业还处于零碎经营时期,与后面的大肆敛财相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1919年冬天,张作霖控制了东三省的军政,开始没有顾忌,他在奉天创办了张家钱庄,这个钱庄与其他钱庄不同,不仅控制着东北货币的流通,还有自印钞票的权利。赚钱哪里有印钱来得快呢?钱财源源不断地进入张作霖的口袋,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反而用钱继续发展实业,甚至把之前的三畲商号改为公司,在多地设立分公司。 1920年,张作霖手中的产业规模已经十分可观,收入说是“日进斗金”都不夸张。张作霖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好像有某种规律,只要商号赚了钱,他紧接着要做的就是买地、建(买)房。仅是这一年的春天,他就在黑龙江的太来县购置400公顷的土地,与日本财团合资开办了一家主营粮食和土特产的中日兴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