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安静的操场上,一架无人机划过天际,时而在教学楼上空悬停,时而飞临学校操场的某个角落。一位带着红领巾、穿着洁净校服的小朋友指着天空大喊“飞机!”,一下子吸引了其它孩子的目光,纷纷朝着无人机飞过的地方跑去,有的孩子朝着它挥手,有的孩子则大声呼喊,曾经只有透过屏幕才能看到的东西,第一次出现在了孩子们身边。 这一幕发生在广西南宁马山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白山镇立星民族小学。孩子们并不知道,惊喜才刚刚开始,他们将迎来几位熟悉又陌生的新老师--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歌唱家龚琳娜、科幻作家郝景芳、行星专家郑永春、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这些在电视、电脑里见过的人,将与他们一起开启别样的阅读之旅。 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孩子们开眼看世界的根本。“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两位阅读推广人单霁翔与龚琳娜,为孩子们推荐了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图书,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华民族的“生命密码”,意在通过不同角度的阅读,教孩子们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作为曾经的“故宫看门人”,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以影像带孩子们走进故宫,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尊严”这个词始终伴随着整堂课程,让游客有尊严、让古建筑有尊严、让文物有尊严成为了课程的主线。 “现在故宫已经拥有了同时可以提供给一万人歇脚的休息场所。”数据的背后,单霁翔希望故宫对人尊重与关怀的理念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生出芽,影响更多的身边人。 对于拥有1200栋建筑,9000余间房屋的故宫,如何让古建筑和文物焕发了青春,单霁翔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总结归纳为“工匠精神”“科学技术”,系统的介绍了故宫近年来如何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孩子们不时发出“哇”的感叹。 此外,单霁翔向孩子们推荐了《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这套图书是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根据每个人都要接触的节气绘制,手绘画面生动有亲切感”,希望通过这套图书,与孩子们学习、生活形成联系,学习如何面对自然、面对生活,让孩子们学会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另一位阅读推广人龚琳娜推荐的书目则是《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歌曲》,希望通过古诗词音乐带领孩子们体会中国文化。 龚琳娜一行抵达立星小学,正值学生们在操场跳壮族和黎族特有的竹竿舞。 竹竿随着节拍整齐的舞动,孩子们灵巧的身姿顿时让整个操场充满了活力,也深深的吸引了对节奏有着独到见解的龚琳娜,让其不由自主的加入到了学生的行列当中。面带笑容的龚琳娜作为一名大朋友,在节奏的指引下,与孩子们跳过一道又一道竹竿,一边与孩子们交流着竹竿舞的心得。 而说到唱歌这个老本行,龚琳娜更是信手拈来。“唱歌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有什么才能唱好歌。”课程一开始,龚琳娜就对孩子们抛出了这些问题。而在龚丽娜看来,“唱歌,首先要练气。” 课程开始后,龚琳娜用不同动物的叫声教孩子们发声开嗓。吱吱呀呀的声音瞬间穿透了三层的教学楼,几乎吸引了整个学校的关注。对于没有专职音乐老师的孩子们而言,这可能是其人生中第一次接触专业声乐,也可能是打开了声乐大门的那一束光。 龚琳娜通过一首描写小雪节气的歌曲《天下谁人不识君》,来为孩子们传递更多关于节气和诗词,尤其是关于中国“气”和“韵”的知识,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唱古诗词,在培养音乐素质的同时,体会到中国音乐和诗词的意境。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未知的世界才最具吸引力的。而未知的世界,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的历史与传统,一部分则源自于世界的博大与广阔。那片神秘的领域到底是什么样子?两位阅读推广人郝景芳与郑永春,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上天入海,发动想象去看更宽广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