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国际部合作推出的“同观·德国”专栏的第34篇。德国防长克兰普-卡伦鲍尔近期的一次演讲在德国媒体引发热议,进而引发政治观察者们的担忧,这是否意味着“禁忌的打破”、“军事克制”传统的终结? 11月7日,克兰普-卡伦鲍尔在访问慕尼黑联邦武装大学期间发表主题演讲,其中提出德国应该“接受构建力量的角色”、“更有勇气地行动”、“承担更多责任”等言论。而2014年的“慕尼黑共识”和2016年的新安全政策白皮书都表明,德国正转向“积极有为”的安全政策,谋求在国际政治中承担更多责任。结合克兰普-卡伦鲍尔7日的演讲来看,她在接替冯德莱恩出任德国防长后,着意对德国安全和国防政策进行更加积极的调整。 伴随着数字化迅速发展、5G技术逐步走进大众生活,克兰普-卡伦鲍尔认为,网络安全将成为德国安全和国防政策所面对的越来越重要的新任务。网络空间没有地理边界,在这个人造空间中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体相互竞争。网络空间的运作依赖分散各地的路由器和数据线、数据中心和卫星,而硬件的设置和软件的编程都属于人为过程,给人为影响网络空间设计创造了机会。因此,克兰普-卡伦鲍尔表示,网络空间赋予行为体谋取利益和赢得影响力的可能性,而这带来的安全问题往往超出数字世界的范畴。 此外,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特别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网络始终是德国及其盟友必须面对的安全难题。克兰普-卡伦鲍尔指出,联邦国防军海外行动是在危机地区创造条件,以便在人道主义秩序下进行民事重建、保障民众生活。 在解决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方面,克兰普-卡伦鲍尔重申“慕尼黑共识”的正确性,并认为其仍然适用。通过强调德国是阿富汗特派团的第二大部队派遣国,也是整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二大部队派遣国,是以保护东欧国家为目的增强前沿部署中唯一的领导力量,克兰普-卡伦鲍尔指出在面对反恐难题时,德国无需在安全和国防领域隐藏自己的实力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必须改变“袖手旁观”、“随大流”的心态和做法,主动提出建议、构思想法、提出选择方案。 克兰普-卡伦鲍尔重申美国对于德国统一、发展、自由、安全与繁荣的重要意义。但同时她也指出,目前美国做出贡献的意愿和能力正在减弱,尤其是在不扩散核武器和国际贸易问题中,美国变成了数十年来稳定的国际秩序规则的“破坏者”。因此,“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为了维护可靠的、自由的世界秩序,德国必须有所行动”。 笔者认为,克兰普-卡伦鲍尔将德国角色的变化视作应对外部国际局势的前瞻性手段,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德国应抓紧时机掌握主动权。 对于世界局势的判断,克兰普-卡伦鲍尔还提出,当前世界又回到了各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统治领域的时代,这将难以避免地对德国的开放社会造成冲击挑战。克兰普-卡伦鲍尔称将加强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国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联盟团结在德国对外和安全政策中的重要性。 随着战略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克兰普-卡伦鲍尔认为,德国作为坚定支持民主和法治的传统力量,必须始终立足于跨大西洋联盟和欧洲联盟,在此基础上,德国完全有理由采取更大胆的行动,与合作伙伴和盟友一起构建世界和未来。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对德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的“慕尼黑共识”和2016白皮书的延续,更提出将其付诸实践的强烈意愿。 克兰普-卡伦鲍尔指出,德国在危机地区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和重视,但是在解决国际冲突和威胁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承担更多责任”, 克兰普-卡伦鲍尔认为德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在影响德国战略利益的所有问题上必须明确态度。克兰普-卡伦鲍尔指出,和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德国也拥有自己的战略利益。作为欧洲心脏地带的贸易国家,德国依赖安全的边界和在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互利共赢。笔者认为,这是对德国国家角色正常化的重申,克兰普-卡伦鲍尔的逻辑在于:作为一个“正常国家”,德国必须勇于承认、勇于代表自己的利益,也正因如此,德国必须有所作为,采取主动的态度去实现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