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各国广交朋友,维系友好关系,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畅通频繁,为实现互利共赢创造了积极环境;保持独立自主,不与其他国家、组织结盟,使中国独立、灵活地作出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决定,为进一步谋求繁荣发展创造了空间。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发出邀约,倡议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旧有的国际治理体系已经无法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世界迫切需要新的选择和新的方案。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变局,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给出中国答案,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必要搞‘敌友外交’,而是要多结伴、不结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表示。 “合作是路径,共赢是目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阮宗泽表示,合作共赢理念无疑是中国外交的核心内涵,它符合21世纪的世界潮流,是通向和平与繁荣的道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的发展是历史必然,合作共赢是各国人心所向。”中国的交往智慧正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大国关系。中俄之间找到了两个大国最适合的相处之道。自1992年起的20年里,中俄关系完成“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四连跳”,一步一个台阶,逐级登高。中美致力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关系。中国同欧盟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巩固中欧合作总基调。 ——周边外交。“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中国按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解决了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秉承“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精神的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成员国经济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我国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实现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迄今,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发展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700多人为他国建设与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践行伙伴关系的最佳平台。6年来,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了800亿美元。中国同沿线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了将近30万个就业岗位,给各国带去了满满的发展机遇。 “友也者,友其德也。”中国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交友之道”,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收获了世界赞誉。 “中国的结伴政策具有合理性与创新性。”俄罗斯独联体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说,“中国走出的新型国与国交往之路令人欣喜,堪称典范。”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达玛盖伊认为,这是建立在双赢、多赢基础上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与各国建立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让各方都可以从这一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获得更多好处。” 波兰科学院政治事务研究所亚太中心主任瓦尔德玛尔加克表示,这种兼具和平与包容的伙伴关系,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在国际上磊落坦荡。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我们都要弘扬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展望未来,中国愿同合作伙伴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