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曾经的上海市市长黄菊去世,他生前舍己为人,带领着上海逐渐走向繁荣富强,后来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他去世后的骨灰被葬在八宝山公墓中。 他的父母哪怕家里生活十分窘迫,但还是坚持要让他去读书,并且还一直教导他,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样的结果让父母很是高兴,没想到家里竟然能出个清华高材生,但谁也没想到他竟然选择了电机工程专业。 在学校的4年时间,大部分学习的都是理论,毕业后他直接到工厂开始工作,虽然他是高材生,但在这里完全就是个新手。 工作期间,遇到任何不会的问题他都会虚心请教,正是因为他虚心求教的态度,很快就和工厂里的人打成了一片。 很快他因为自身出色的成绩,成功被提拔为厂长秘书,后面更是被调到了上海中华冶金厂的动力车间担任技术员,这一干就是10年。 在工厂的这段时间,他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改革的想法,之后他更是一路高升,成为了上海市常委。 黄菊年纪轻轻,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了这样的地位,而这中间他做出的那些努力,是全部人民都看在眼中的。 1985年,他正式被提拔为上海市副市长,做到这个位置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当中,想尽一切办法为上海的建设出谋划策。 当时黄菊年轻,也很有想法,他不想让上海错过任何一次发展的机会,在发展的道路上,他提出了很多意见。 在发展的道路上,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棚户区的土地问题,计划是政府用信用换取土地,用来建设高楼大厦。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菊直接站了出来,采用全透明公开的方式,亲自上电视,不仅对棚户区的居民讲述了政府的发展政策,还向棚户区居民保证了他们的利益和安置。 黄菊在上海工作了40年,从副市长升为市长后,一直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亲眼见证了上海的蜕变和崛起。 2002年,黄菊接到了国务院的命令,离开了自己深爱的上海,调到北京工作,一年后,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但他最心系的还是人民群众,下乡视察时,看见农村还没有发展起来,就仔细的询问具体情况,还拿出了一笔抚恤金。 他除了工作之外,生活在也十分乐于助人,当他身边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他就会主动拿出一笔钱让他先用。 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状况,但他却完全不在意,依旧坚持工作,正是因为他过度操劳,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但黄菊却看的十分开,认为人终究是要走向死亡的,表示死后要将遗体捐给医学界,这也是他最后能做出的贡献。 2007年,黄菊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69岁,亲友尊重了他的意愿,将他的部分遗体捐赠了出去,之后将去火化葬在了八宝山。 但8年后,他的亲属前来表示,要把骨灰迁移到上海,因为上海是他成长的地方,也见证了他这一路的辛苦,希望他呢个落叶归根。 如此认真的精神,造就了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好市长、好国务院副总理,临终前他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完成,他只希望自己还能继续出一份力。 黄菊在职期间,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去乡下视察的时候,十分亲切的和乡亲们握手,这样的经历让当地村民一直都无法忘怀。 他先是建设上海,后是为全国的建设出谋划策,他能走到这样的地步完全就是因为他自己的努力,哪怕是当了官之后,也依旧保持初心。 黄菊的这生,完美的诠释了舍己为人的好领导,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纵观黄菊的一生,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这样的地位,而这一路上他也遇到了困难,但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 在上海面对改革的浪潮时,他及时抓住了机遇,浦东机场就是他带领下修建完成的,机场的建成加快了上海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