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意大利处于崩溃边缘,开始封城;英国放话“群体免疫”,引发全世界热议和来自本国的抗议;美国遭受了来自本国和国际各种质疑,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中国被境外输入困扰,张文宏称上海专家团队已做好“二次过草地”的准备…… 面对这样的混乱,3月1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预防兽医系终身教授王秋红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教授苏立山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分析了世界各国不同应对策略背后的逻辑。 《中国科学报》:《人类简史》作者赫利拉3月15日发文,认为应该通过合作和信任战胜病毒,而美国已经失去了全球领导者的角色。 疾病是没有国界的。由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监测全球传染病的PREDICT项目过去10年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因为预算大幅削减,于2019年10月被叫停。我有时会想,如果这个项目还在,也许能发现和预警这次的新冠病毒。 《中国科学报》:说到预警,之前有一名在美国被诊断为流感的患者回到日本后被确诊为新冠,因此有人质疑美国流感致死的人中可能部分死于新冠肺炎,而美国CDC主任Robert Redfield日前也承认了这一可能。 这里要注意一个时间问题,Robert Redfield的回答是“当前”在美国有这种可能。这个我同意,1月份之后有可能有新冠混在流感里没有发现。但如果说从2019年9月份流感季开始就混入了新冠是没有依据的。 如果从去年流感季开始时就有新冠病毒,应该有临床医护人员被传染的报告,但实际没有看到,所以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我专门请教过俄亥俄州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流感病例确实不是按照检测阳性来判断,而是依据症状。因为流感的症状很严重,比较容易和一般感冒区分开,确诊为流感死亡不是必须拿到检测结果。 北卡罗来纳州有自己的检测机构,发现感染之后会把样本送到CDC验证,同时在结果出来之前发出新闻通报。不管CDC结果如何,大家都会得到消息。 这次的问题是美国CDC表现得非常不称职。以前都是CDC做好试剂盒送给各地,结果这次有一个组分错了,整批都不能用,真是不可原谅的失误。 这个错误跟中国早期试剂敏感性低等问题不同,中国早期主要面临着样品采集、培训、设备等问题。而且新冠是RNA病毒,很容易降解,可能送检的过程中降解了就会检测假阴性。而美国CDC是组分错误,并且花了两个月才做出来,确实不可理解。 特异性序列检测不是高深的科学,中国很快就做出来了。我实验室任何一位博士后,几天时间就能设计一种检测新病毒的实验方法。所以我想应该是简单失误和执行力问题。 《中国科学报》:《科学》杂志主编Holden Thorp 3月11日发表社论,指出特朗普在过去4年中大幅削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经费,现在却突然要求几个月之内拿出疫苗。 美国现任******、副******及政府忽视科学、不相信科学甚至反科学,这三四年来大幅削减了科学研究的预算,包括削减CDC和NIH的资金。 我现在寄希望于私有机构,美国的私有机构其实承担的作用同样重要。如果能开发公司的潜能,可能比政府有效得多。 美国CDC确实经费缩减很多,以前在每个国家都有大流行病防治办公室,两年前取消了。但即便如此,美国CDC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CDC,没有理由连检测试剂盒都做错。 这次事件反映出各国政府和CDC都有不同的问题,美国CDC是犯了低级错误,中国CDC是信息不能及时帮助决策上报。 但是要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错误不相关,不能因为别人有缺点,就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希望中国和美国CDC都能不断改进。 《中国科学报》: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被控制住了,国际形势现在不容乐观,有人说外国人“抄作业”还抄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