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师生温暖过冬,孩子手上的冻疮终于不见踪影。1月21日,陈家庄小学语文老师王桂泉走上讲台,沿黑板中缝向两侧推开,露出了黑板后的电子屏幕。“以往的语文课只靠一根粉笔一张嘴,现在讲古诗时,我更喜欢结合视频与图片,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王桂泉说。 当天,在陈家庄小学的活动课教室里,摆放着用纸杯制作的机器人和用纸箱制作的坦克。陈家庄小学6年级学生高义琳与两名同学向记者展示她们制作的手工作品。“搬到新校园,我们有了电脑课、手工课,现在每周都盼着来学校上学。”高义琳说。 陈家庄小学校长王冠林告诉记者,这座新建的教学楼有四层,相比于500名学生、11个班级的教学规模来说,空间充足,所以学校为学生们设置了一批功能教室,丰富教学内容。“关怀和国家政策帮我们提升了硬件水平,老师们也正在全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新校舍、新学年、新气象,我们信心满满。”王冠林说。 “我们鱼骨村村民,从黄河滩区搬进黄河社区。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变化,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1月22日,在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黄河社区,43岁的冯再国动情地说。 冯再国的新房子110平方米,墙壁装修典雅,空调均匀地吹着热风。往窗外望去,社区小广场的风景尽收眼底。冯再国说:“以前在鱼骨村的房子四处漏风,冬天屋里屋外一样冷,不安全,交通也不方便。” 鱼骨村,地处黄河滩区,临河南省地界,与同为一个行政村的其他3个村隔河相望。多年前,村民乘船过河,还发生过翻船淹死人的事。后来,往来村和镇驻地仅靠一座浮桥。浮桥汛期不通,原本直线距离四五公里的路程,绕道东明黄河大桥,要走87公里;绕道走高速,要走110公里。去年,浮桥拆了8次。 冯再国举例说:“村里的孩子都在镇驻地上学,有一次放假,浮桥拆了,镇政府包了2辆公交车,绕道高速把孩子送到村里。不巧赶上高速堵车,下午4点出发,到村里已经晚上9点了。” 现在好了,村民搬进黄河社区,出门就是学校。社区离集市仅有200米,离医院也就200米,社区里还有致富车间,300多人就地就业。” 住进新社区,冯再国的精气神足了。去年,他流转240亩土地种地瓜,加工生产了两万斤粉条,在春节前就都卖完了。“今年,我要再流转500亩地种地瓜,把地瓜粉条加工生意做大,拉长产业链条。我还想开专卖店,打出自己的品牌,带动更多乡亲们富起来。” 春节到了,社区里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村民冯再峰一家在院子里用大铁锅煮肉,大块的猪肉煮熟了,再抹上一层蜜,经过油炸,四处飘香。 鱼骨村村民过河搬进黄河社区,是黄河滩区迁建的一个缩影。山东省提出,加快黄河滩区迁建进度,在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能快则快,早日圆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在滩区生活了40多年的冯再国听了,别提多高兴了。“我们一定听党的话,按照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早日把黄河滩变成花果滩、幸福滩。” 近日,记者走进沂蒙老区、黄河滩区、社区企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线,听听普通群众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