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打造样板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0-01-09

  把土地流转后自己变身“产业工人”,农民杨洪富分享着更多三产融合增值收益,钱袋子鼓了起来;在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领下,贫穷落后的衣家村通了路、有了水,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北杨善村发展活力迸发,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山东聚焦聚力“五个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开局良好。乡村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站在2020年的新起点上,山东将加快补齐农村集体经济、城乡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等短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打造体现新时代标准、彰显山东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春节临近,位于诸城市皇华镇的山东三羊榛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机器轰鸣,一罐罐“魏榛”榛子乳沿着生产线旋转而出。不多久,货车拉着一箱箱饮料奔向北京、天津、杭州等地。

  榛子乳的原料,来自于荒山秃岭上种起来的2.1万亩榛子园。经过四年生长,榛子已经陆续进入盛果期。“如果单卖榛子果,一斤不过20元。经过深加工,做成榛子粉四五十元一斤,榛子油120元一斤……不仅利润翻倍,还供不应求。”向记者说起来这些,“魏榛”创始人魏本欣很是自豪。

  1月3日,冬日暖阳照着胡沟岭,气力正盛的杨洪富拿着大剪刀,“咔咔”修剪榛子树。杨洪富是流转大户,“前几年我一二百块钱租给别人种小麦,没愿意要的。后来全部流转给了榛子园,自己也进园当起‘产业工人’,两年积攒了十多万元。”

  “康岭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这是在胡沟、康岭和福台三个山村流传多年的顺口溜。杨洪富此前租赁土地的尴尬在胡沟村并不少见,山岭地里刨不出粮食,只能进城打工,岭地索性荒了起来。

  四年前,胡沟村率先推动把土地流转给魏本欣,农民户均增收3万余元,彻底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胡沟村的变化仅是小小一例。现在,榛子园周边13个村庄的3000户农民加入了进来。而皇华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万亩示范基地+农户+特色榛园专属区域认购+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农业林旅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也日渐成熟。

  视野放大到山东,我省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3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园6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园体系……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2020年,我省将大力培植富民乡村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沿着蜿蜒而上的水泥路爬到山顶最高处,抬头注目迎风飘扬的党旗,向下眺望安宁祥和的村庄,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对记者说:“通了路、有了水,这是衣家人齐心协力用双手创造的。”

  村子处在大山腹地,上山路不到半米宽,运送果品全靠肩挑背扛;平时饮水就靠一口井,干旱年头,近半果树干死。这曾是衣家村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乡村振兴中,每个村的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像衣家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不能再这样穷下去!得把村民们聚起来一起干。”2017年9月,衣家村党支部领办的“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创新以劳动力入股。

  “衣家人拧成了一股绳,真正是‘一家人’。”衣元良向记者说起当初的想法,“就从村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干起,修山路、上水利!”

  人心齐了,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党员干部带头,几乎所有村民都成了修路工。不到一年,衣家人辟出了一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环山路。随后,2眼深水井、1处8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滴灌设备……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村民林惠英尝到了甜头:“去年又碰上了大旱,可是家里4亩樱桃水浇得好,卖了近3万块钱,比往年收入翻了倍。”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