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设立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投资进入社会建设领域,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民生新蓝图,让人振奋,令人向往。 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快破解民生难题;而民心的凝聚、民力的汇聚终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插上腾飞的双翼。 打造消费“升级版”、优化双创“生态圈”……今年以来,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实,既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种子”。 ——消费更红火。1—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网购呈持续井喷态势,全国网上零售额82307亿元,同比增长16.4%。“三明治早餐机、‘椰子鞋’、智能音箱,这些都是我今年在淘宝上网购的‘战利品’,不仅实用,而且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90后”教师岳媛说。 ——出门更顺畅。到今年年底,我国高铁将超过3.5万公里,全球领跑。在城市,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任你挑;在农村,柏油路铺到了村里头,小汽车开进了家门口。“十一”长假,各地共接待国内游客约7.82亿人次,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60亿人次。 ——就业更多样。这一年,我国连续出台多项新政策,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前10个月,日均新登记企业数接近2万户,更多创业者的梦想落地开花;这一年,我国经济不断积蓄新动能,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等一大批新职业层出不穷,更多劳动者的激情加速释放。 没有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就会缺乏动力。“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撑力,要在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突出稳定和扩大就业,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加。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较大幅度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着幸福再出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砥砺前行。(记者 邱玥) |